狄仁傑斷案之伊闕神兵_赴任洛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TR>

一時屋內三人沉默,相視無語。</P></DIV>

狄仁傑搖了點頭道:“這‘熒惑守心’非指的是一夕之事,全部征象會用時多日,何況天空中的星象,隻以肉眼觀之,終有很多還不是我們所能體味的,史上有關‘熒惑犯心’的記錄,也有很多牽強之辭。”

小鎮在官道之旁,由此往西不過兩三日的路程便是洛陽了。昔日隋煬帝在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8裡處重新選址修建的洛陽城,東逾涎水,麵對伊闕,西濱澗河,北依邙山,洛水在販子中心穿過,並以洛陽為中間,開鑿了大運河,使其成為天下漕運中間。至高宗時,因天後偏疼洛陽,定為大唐東都,帝後率百官在洛陽的時候倒比在都城長安的多,魏王武承嗣又獻白石,稱是拾自洛水,乃天降神石,上刻“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字,因而天後親到洛水祭拜,名為“永昌洛水”,又在洛陽乾元殿基上建明堂、宴百官,故當時洛陽已是大唐政治、經濟的中間,繁華之象早超越了西京長安。這小鎮常日裡商賈來往,也極是熱烈,本日因在年節中,街上行人寥寥,路口那間堆棧門前也不見車馬,隻要幾根落光了樹葉的枝叉從旁斜斜伸出來,似是在招攬客人。

狄仁傑起家步到窗前,眺望星空,自語道:“‘熒惑守心’,恐朝中又起變故。”

狄仁傑歎道:“我擔憂的是,會有人操縱此事,變肇事端。漢成帝綏和二年,曾記錄了一次‘熒惑守心’:綏和二年春,天文官李尋向天子陳述觀察到了‘熒惑守心’的天象,並建議嫁禍大臣。漢成帝很信賴這類星占,也不懂天象,便要求宰相翟方進離職歸鄉,仲春時翟方進他殺,三月時成帝也死了。這裡記錄的非常簡短,但細心想想,背後又有多少政治的爭鬥啊。”狄仁傑看向李元芳,目顯憂色,緩緩道:“但願是我杞人憂天罷。”

狄仁傑一麵說,一麵指向空中,以手比劃:“而心宿三星,中心大星代表天子,前後星分指太子與庶子,火星盤桓不去,則大為不祥,‘海中占曰:熒惑犯心,天子,王者絕嗣;犯太子,太子不得代;犯庶子,庶子倒黴’為大凶之兆。”

一時狄春提了茶壺出去要些茶葉,狄仁傑在燈下看信。

狄仁傑嗬嗬笑道:“你呀,當官的不為百姓操心,那還當甚麼官,回家倒還安逸呢。”

信是禦史中丞魏元忠親筆所寫,敘了一番故友情誼後,又不擴音及朝中局勢,言武承嗣蠢蠢欲動,仗著姑母寵嬖,想代替太子做皇嗣,所幸天後心知立嗣的首要,在眾大臣勸說下,撤銷了武承嗣的動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