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自發得修學數年或數十年已非初學,如是此人,已墮名聲海中,是海苦毒,能淹冇一世修行之善因,是故初學之道,在乎淨意,心止穩定,靜境生淨,哺育淨性,乃至聖之初學也。
彼等以通靈之眼,能夠見精氣之光色,人間萬物,不但有表色,亦有精氣,精氣亦因屬性人緣而各自有色,因時量不同,光色亦彆,彼等開通靈眼者,自發得越凡人見地,自發得見諸聖境地,而實是鬼怪精靈境地。
看佛經要取意境而不要思惟字詞意義,因為佛經都是翻譯過來的,說話情勢有所出入而意境未變。
此非隱身也,是靈目所不見之境地也,若於凡人眼界,鬼靈等類,目不見之,鬼靈之屬於人而言,則是無存無有,亦如隱身不見,如是非藏匿不見,是人眼界與靈類境地不相對故。
人間得道之人,誰愛戀人間而願常住?誰愛你千萬金銀而受火烤?肮臟之地,誰愛居住?我非賢人,豈願入之?汝等皆是大賢人,皆愛住此人間,我是宵小,常願離世,我輩宵小,無德無能,以人間為肮臟之地,不能觀為清淨,不敢常住,複觀無數樂愛人間者,想來皆是大聖出世,能得清淨,吉利安隱,知名宵小,不敢深言,恐諸大聖見怪,死無期也。
人有人道,獸有人性,儘其性矣,乃然於其類屬,人轉為獸,獸轉為人,此中人緣,非神通事所能了儘,此中聰明,能破無始以來統統陰暗,能得無儘聰明,統統智成績在乎此理,非無上真人,不能成績。
若說初學,當問統統修士,誰非初學?有初心者,皆名初學,無初心者,已忘底子,底子若忘,名為忘祖,若無先人,何有子孫?若忘祖者,實忘恩負義之輩也。
梵王大光亮,勝日月千倍,
人間世人,雖本身是男是女,而自不知因何生為此身,因何乃有此相,因何是此色彩,因何生到此家,因何故身生心,因何做此愛憎,如是人緣,皆不自知,而自發得有我,不思如是之因,愛好外尋內理,蓋尋死之道也,是故說世人多為求死之輩,名為恐懼存亡者,諸法非道,能夠入道耳,是故法無高低,皆歸一處,能歸與否,各憑行動。
黃帝為求道而膝行出血,今報酬學道尚不肯自行揣摩,而欲叫傳者從其所樂,豈為善行哉?古人多有如是想者,皆欲不動心機而求得成大道,一個個全欲吞下統統道果而不肯動分毫工夫,多有如是之人。
而鬼靈類屬,不測聖賢妙意,雖俱日月之光,心藏而性斂,於幽靈複觀,見如凡人光彩,若複深藏光彩,鬼靈之目,則不見人,此人彷彿隱身。
何故故?我自生來,多做惡業,身口意業,多有染汙,如是身心,乃為不淨,如是我身,亦為卑賤,是故諸人踩踏我身,而我心樂,非常歡樂,歡樂無量,世人論我,輕視於我,雖未聽聞,而我內心,如釋重負,身心當中,漸得安隱。
當聽頌言:
統統休咎事,平心以對之,
答:業緣報時業緣消,入緣了緣名出入,比方病人服藥,藥入而病了,服藥名為即墜,病了名為即出,業緣相報,一來一往,如是二物,比方藥病,二物和合,一了無餘。
修統統善法,無善亦冇法,
既在人中,便要守人中法律品德而行事,雖多有人不尊律法而投機取巧,然若修道,不成為此等事,但須本分做人做事罷了,諸上真聖賢下生人間亦遵循人間法律品德而行事,宵小之輩焉敢不守人間法律品德?若不守人間法而修人間法,豈可有成?不思底子因處,但求將來果處,若修致死,痛恨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