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撫天下_第四十七章 通商條款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乾隆笑道:“氣度?阮元,你畢竟年青,見地太少,你可知他們行了單膝禮以後,又做了甚麼?又給了朕一封國書,要朕承諾他們六個要求呢。你對他們有大國氣度,他們卻覺得你是軟弱可欺,是以這六個條目,朕已經一一采納。不過話說返來,這等人便平常官民當中,也不算少了。如果碰到這等人,隻怕你是要虧損的。”

隨行寺人取過一份聖旨,讀道:“奉天承運,天子詔曰:今詹事府詹事阮元,學問優長,恪失職守,先前訂正石經,經心校訂,纂修《石渠寶笈》,取錄甚廣,足見其才學可用。今授詹事阮元提督山東全省學政之職,願儘誠極力,一如既往,欽此!”

“英吉利使臣言及六事,均不得允準。天朝統馭萬國,一視同仁,在廣東貿易者,並非隻要英吉利一國,若英吉利之事,天朝予以恩準,則其他各國,必將紛繁效尤,如此天朝斷難行事。”

阮元想想,彷彿英吉利間隔中國很遠,可又很近。但既然乾隆已經做好了籌辦,又說了不敷為慮,想來英吉利也不敢再有圖謀。便也答覆了皇上聖明,並未在乎這件事。

而後不過五年半的時候,與會的君臣四人,便均已不在人間。此次集會中的很多細節,也就此被塵封了起來……

想了一會兒,王傑又道:“伯元,這‘遊幕’之事,你可有體味?”

眼看著依清曠的屋簷漸行漸遠,幾不成見,阮元也不由得輕鬆了一些。可就在此時,一個聲音俄然在他身邊道:“伯元,皇上放了你做山東學政,是也不是?”這聲音他非常熟諳,轉頭看時,竟是王傑。

“回皇上,臣也覺得英吉利這六條要求,均不成行。自古以來,我天朝上國,曆代皆是自定法度,四裔有所遵行。從未聞四裔之國,妄加乾預天朝法度,而天朝反依四裔之意遵行之事。英吉利此番上呈條則,不但要壞我大清體製,更是要壞曆代的端方!此等逾矩之言,自當一一采納,以彰顯天朝體製之森嚴、法律之整肅,還望皇上聖斷。”

兩名軍機章京得了旨意,便退下醞釀詞句去了。乾隆眼看英吉利之事告一段落,也便讓和珅、福康安、孫士毅三人辭職。

福康安道:“回皇上,若真如孫中堂所言,披楞便是英吉利,那也就是說,英吉利眼下便在廓爾喀之南,完整能夠參與廓爾喀的戰事。如許說來,英吉利更是不得不防!如許說來,這些怪誕之語,隻一一駁了歸去便是,如此,方能讓他們曉得我天朝的威儀!”

他向前看著,眼看乾隆麵前所擺放的冊本,似是一部《大清法規》、一部《大清會典》,俄然有了設法。遂道:

這一問倒是出於阮元料想以外,但想來不是甚麼要事,阮元也便照實答覆:“回皇上,臣是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進京,眼下是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應是六年又九個月了。”

乾隆聽阮元這般答覆,自也對勁,笑道:“阮元,誰說年紀、資格都淺,就做不得學政了?這學政看得一是本身學問,二是有冇有取才之眼界。這眼界如何,你不去嚐嚐,如何曉得?以是最首要的還是學問,你殿試朕取了第六,散館和大考都是第一,這名次都是朕依學問深淺而定,莫非朕還會看錯人不成?至於那些本地的生員,年紀大又如何?隻長鬍子不長心機的陋儒,朕見很多了,他們憑甚麼不佩服於你?你儘管放心去做便是,至於他們能不能佩服,就要靠你的本領了,朕信賴你,這朝中其他的藍頂子,可也都看著你呢。”三品官員朝冠上嵌的是藍寶石,故而乾隆有此一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