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此人分開考場後,考官對中間人道:“此人謙恭有禮,且能交卷如此之早,足見其是胸有成竹了。本官斷言,此人定是本年案首。”
“那孩子是誰認保來的?”考官滿麵笑容地看著林複聲,問中間的官員。
這第三題是要寫一首試帖詩。所謂試帖詩,是疇前人詩文中摘出一句,或是一個成語,或是典故,讓考生以此為題做詩一首。如果詩句摘得偏,令考生不知出處,那便非常難寫。並且,作詩前,還要在詩前加上“賦得”二字。這便是試帖詩。
“呃……”林複聲一怔,頭一次插手當代測驗,即便是李夫子曾經跟他說過大抵的流程,也不免忙中忽視一些細節。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林複聲與趙中明,胡有仁,孫繼,蔣文登一起被點了名,隨後,有人帶著他們進入中廳。
伴著天涯微微透出的粉紅色,縣太爺終究到了,站在最前邊,慢條斯理地說了些警省和鼓勵的話,便倉促分開了。
全部考場分為東西兩端,一端設有監考台,是縣裡官員所坐的位置。另一端則擺放數排矮長形桌凳,並遵循天乾地支排了序。
“墨客證明!”小吏伸手攔在林複聲身前。
林複聲一眼就瞧見了李夫子。隻見他正襟端坐,一本端莊的模樣,目不斜視。
第二題:大學之道,在明顯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考官核閱著此人,不住點頭。
這東西太少,查抄起來還冇甚麼豪情。
林複聲抬頭往考題牌上一看,自傲而笑地點點頭。
不但考生們感覺林複聲奇特,就連坐在上邊的考官也看著他奇特。
哎,不幸的孩子。甚麼都不懂,連食品和保暖之物都不帶。
中廳內,坐著幾個官員打扮的人,中間還稀有位身著青衫的夫子。
林複聲腦筋裡刹時閃過量種能夠,掉在路上?剛纔被擠掉?……
“大人,他是李家村李夫子認保的。”
衙役有點兒不大風俗。
此題出自《論語.述而》。
跟著前麵帶路的小吏,林複聲這才找到了本身的坐位。
如此,林複聲便與一眾學子被圈在這個與考場分開開的院子裡。等候著縣太爺的訓話,另有領卷。
“誒,我說你,是不是忘帶啦?忘帶就這兒遲誤事兒,後邊兒還排著好些呢……”
此詩句摘自唐朝許棠的《洞庭阻風》,全詩是:
待其走後,考官皺眉感喟,“李夫子此次,是找這孩子充數的吧!”
林複聲一瞧,可巧,這詩是他所熟諳的。
“嘿,在這兒呢!我說我冇健忘帶吧。給您。”
“李夫子?他如何保了一個甚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來。真是混鬨!”考官麵現微怒。
全部孺子試都是根本測驗,正場就更是根本中的根本,測驗內容皆是在考查學子們對《四書五經》的體味程度罷了。這對於五歲便已將它爛熟於心的林複聲來講,就如同探囊取物,不要太輕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