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得一以生﹔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孰為此者。
侯王得一覺得天下貞。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澹兮其若海﹔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廣德若不敷﹔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往而不害,安平泰。
虛其心,
故能成其私。
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明白若辱﹔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一章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夫唯不成識,故強為之容: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大象無形﹔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二章
混兮其若濁﹔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是以賢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老子:「品德經」:第四章
為有為,則無不治。
老子:「品德經」:第十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執大象,天下往。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是以賢人之治,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地得一以寧﹔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希言天然。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太上,不知有之﹔
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是以賢人抱一為天下式。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知常容,容乃公,
夫唯道,善貸且成。
師之所處,波折生焉。
魚不成脫於淵,國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三章
悠兮其貴言。
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二章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故滿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悠長。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四章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不言之教,有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上義為之而有覺得。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不自是,故彰﹔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一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五章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老子:「品德經」:第十六章
道隱知名。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