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不見,名曰夷﹔
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不自矜,故長。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荒兮,其未央哉。
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師之所處,波折生焉。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周行而不殆,可覺得六合母。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得一以清﹔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則攘臂而扔之。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豫兮若冬涉川﹔
地得一以寧﹔
知常容,容乃公,
埏埴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七章
不知常,妄作凶。
大道廢,有仁義﹔聰明出,有大偽﹔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丁爽﹔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六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為上。
渙兮若冰之將釋﹔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繩繩兮不成名,複歸於無物。
是以賢人抱一為天下式。
玄牝之門,是謂六合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希言天然。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九章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三章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繁華而驕,自遺其咎。
故能成其私。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鑿戶牖覺得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不尚賢,使民不爭
老子:「品德經」:第七章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愛國治民,能有為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八章
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不貴可貴之貨,使民不為盜﹔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弱其誌,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二章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揣而銳之,不生長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