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衝_第十三章:新思維(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常天浩問他:“師兄本身不做一把麼?傳聞停業部另有自營盤?”

【注:同步不必然是同值】

但“任一招”絕非萬全之策。任一招核心在進步利率,但利率晉升是套七傷拳:既傷敵,也傷己。

加息後市場上港幣緊缺,利率拉高,炒家拆借本錢直線上升,而金管局手裡的外彙儲備又遠多於東南亞各國,對峙一段時候後炒家們便被迫結束,隨後每到有人進犯港幣,金管局都采取這套拉高利率的應對體例,確切也頻頻見效,乃至於身處金融風暴中的香港到1998年仍然巋然不動。

喝到差未幾時,高洋俄然問:“師弟,我一向以為隻要創新才氣快速做大做強,你有甚麼錦囊奇策麼?”

“錦囊奇策冇有,倒有幾個不成熟的設法……”

“師弟提示的對,用小琴的口徑,西山富商以後,浩公子!”

美國感冒感冒要吃藥,冇病的香港能夠就要被迫注射掛鹽水了,你分歧步?這套體製頓時保持不住。

“其一,配資。既然現在1:1注資,為甚麼不能配資呢?比如1:2,1:3之類的,隻要做好風控,配2、配3也不會死人。第二,種類。除外盤期貨,是不是也能夠考慮外盤股票?這項目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賺快錢,傳統吃手續費的伎倆太慢,賺融資利錢纔來得快,多少人能有月息2分的收益?當然這都是擦邊球,隻能賺下快錢,不能悠長,悠長需求真正創新。”

是以,隻要不竭放水、包管利率在低位才氣保持得了餬口這模樣……冇房地產充當蓄水池吸納多餘資金,那大米就不是3元5元一斤的題目了,能夠會是30塊、50塊一斤。

不提專業當然有事理,如果隻要金融專業才氣玩,那其彆人就該望而卻步,可如果說是個西山小開賺了錢,大多數人就會想:莫非我還不如他?

還是那句老話:人與人是比較出來的!

8月初,統計數字顯現第二季度呈現5%的負增加,賦閒率上升至4.8%。

哈哈哈,世人一頓笑。

比擬其他東南亞國度,香港彙率體製有其特彆性:從1983年10月17日起,發鈔銀行一概以1美圓兌換7.8港元的比價,事前向外彙基金交納美圓,調換等值港元負債證明書後才氣增發港元現鈔。

常天浩曉得這製止不了:新世紀整整一個團隊環繞外盤項目展開事情,必定不但是為了辦事本身,那樣他們得虧死。拿他作榜樣推行有很多好處:資產很多,人年青、經曆少、贏利快。

高洋很鎮靜,他模糊約約感覺抓到了衝破口,當即道:“這是個絕好的主張!”

20年後,某地產大國一樣碰到兩難:大幅打壓房產代價?那親生兒子――銀行體係就垮台了;抽緊銀根、晉升利率、保持貨幣采辦力?那按揭體係就垮台了,隨後必定社會震驚――跳樓的跳樓,上街的上街。

任誌剛也曉得這題目,以是一擊退炒家就敏捷把利率重新降下來――畢竟香港不能主動放水。

如果香港放棄任一招,保持低位利率,穩住股市,那港幣彙率必定撐不住而退出聯絡彙率貶值,做空港幣會有暴利。

但本年8月的此次總攻,場麵就不一樣了,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在前期不竭摸索後,全麵用上了對衝思路:

他解釋道,“我有種預感,跟著計算機和收集提高,將來收集買賣將是支流,停業廳、大戶室總有一天會被淘汰。收集上風恰好是無所不在……師兄如能在收集期間到臨前先拔頭籌,將來將不成限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