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上,簡樸炒了幾個菜,徐明遠在用飯的時候將本日遇見那玄覺、濟世師徒倆的事情講給他師父聽。這兩人給徐明遠的感受非常分歧,和以往碰到的那些和尚都有些分歧。
過了一會,曾清怡纔是持續說道:“我不去教齋聽課了,那些教習的課我都能一字不落地講下來了。”
“常樂寺和二塔寺的大小乘之爭曆經數百年而不休,常樂寺講究自發覺他,欲度世人,是為大乘佛法,二塔寺持戒修身,隻求自了,為小乘佛法。這數百年來二塔寺出了數位直入羅漢境的一品高僧,而常樂寺亦是出了數位度世大菩薩,可謂是各有春秋。”清玄笑著說道,俄然想到了甚麼,一鼓掌掌道:“如果這小和尚今厥後個頓悟,直入羅漢境,那這兩家就有得熱烈了。”
“都叫你多看點書了,這下曉得本身見地陋劣了吧。”清玄翻了個白眼道,又是灌了一口酒纔是持續說道:“這小和尚天生開悟,心性純良,能被玄覺老衲人當寶貝,將來定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伏在徐明遠背上的曾清怡把手中的枯枝悄悄一放,落到了地上,然後輕聲問道:“笨明遠,你去長安了還回不返來?”
如果有緣,或許長安再見。
“那你豈不是更無聊了?”徐明遠笑著說道,他曉得曾清怡會去聽課也不過是為了消磨時候罷了,她又不消科舉,就算學的比書院門生都好又有甚麼用呢。
白伶萱也是拉著曾清怡來了幾趟山上,還是厚著臉皮來搬書,除了幾本徐明遠本身實在喜好的孤本,其他的徐明遠也就隨她搬了。
對於師父這奇特的說法,徐明遠也隻能當耳邊風了。羅漢境是二塔寺的和尚修行的最高一境,傳聞對應著江湖上的一品妙手。那濟世如果修的是大乘佛法,就算是頓悟又如何能夠入羅漢境呢。
一開端世人另有些不信小女人的字能寫的如何樣,不過厥後見地過以後,皆是說讓徐明遠放心去長安吧,今後由郭采玲幫手寫就行了。
他們都是高傲的人,但現在還不算是同一個天下的人。
不過曾清怡已經十七歲了,早已是該出閣的年紀了,想來曾尚書和曾夫人也該焦急了。天下哪有不愛本身後代的父母,他們定然會幫她找個門當戶對,才貌雙全的夫婿。
不過如果然如清玄所說,一個修大乘佛法的和尚入了羅漢境,恐怕兩個寺廟都有得熱烈了。
穿過密林的小道比起大道要峻峭很多,不過因為鮮有人至,景色比起大道也是一點不差。
“長安好嗎?”那事得曾清怡本身做決定,以是徐明遠試著換了個話題。
徐明遠不知該說甚麼,他也冇有資格說些甚麼。
不過真想到背上本身背了十幾年的女人要嫁為人婦,徐明遠的表情還是不免降落起來。有些堵,非常難受。
徐明遠笑著調轉了側頭,上了馬車,衝著身後襬了擺手,悄悄一拉韁繩,驢車緩緩駛離。
周斌傑的紡織坊和繡坊已經籌辦地差未幾了,剩下的招工和運轉就冇那麼忙了,以是他也是能夠經常來米倉山練練拳,聽聽清玄嘮叨。
徐明遠如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菩薩又稱覺有情,即已經憬悟之人,且以憬悟眾生為己任。濟世竟是天生憬悟之人,難怪能夠被玄覺收為弟子,小小年紀有如此高的輩分。
“之前你和道長去雲遊,為了製止我跟著去,你們倆向來不要我送,那此次我也不送你了。”曾清怡亦是一掃黯然之色,嘴角微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