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感覺歸正西方也要被羅睺和鴻鈞打碎,因而乾脆提早把西方的靈脈、天材地寶都掃蕩潔淨,美滋滋地自誇甚麼“天高三尺”“雁過拔毛”。然後呢,輪到我來東方打秋風的時候,配角就跳出來禁止,說甚麼“你就好好的在西方度化你的萬民,休想介入我東方的一草一木”。
“師弟,未曾想這段因果竟然應在賢人身上,你我若想討回,怕是千難萬難。”接引師兄無法地對我傳音道。
這類故事是眾雷之雷,是泰初毒雷,是雷文界的九天應元普化雷聲天尊。
一個連名帶姓的配角,一個以力證道的配角,一個住在花果山的配角,一個明顯已經成聖還要強行來紫霄宮聽道的配角。比擬起來,“鴻蒙天尊”的道號已經顯得無關痛癢了。
——配角?你能聽到嗎?
在回返西方的半途中,我俄然看到下界傳來一陣陣打鬥聲。
作者懶得取名,就直接抄蜀山劍俠傳來個凝碧崖。然後配角還把凝碧崖搬到花果山去,你這哪是賢人,底子就是猴子山大王。
它的名字就叫做“以力證道”。根基上這類文裡是冇有甚麼人物邏輯可言的,劇情弱智,角色無腦,文筆小白,作者能對峙寫完就是古蹟。
實際上來講,紫霄宮中應當隻要六或者七個蒲團纔對,詳細數量取決於作者設定,但這些蒲團都是聖位的意味,毫無疑問。
啊呀,我真是好久冇有趕上這類洪荒故事了,不曉得是作者終究鼓起勇氣突破了一個俗套,還是說我是在那種故事中……
“戮神槍!”一聲厲喝響起,殺氣騰騰的□□從天而降,如我所料地刺死了八岐大蛇,
我幾近已經預感到了這是個甚麼範例的故事了。這類故事出世的時候都非常早,阿誰時候,聖位蒲團、立教成聖之類的後起套路還未呈現。哦,不要曲解,這並不料味著該類故事不雷人。相反,我能夠念兩句詩來描述一下它們:
我要讓配角對這個故事產生惡感,有了惡感,天然不會憐憫,態度就不會竄改。
為甚麼另有括號講解在我的腦海裡蹦出來!
“我乃花果山鴻蒙天尊賢人張寒,不知你可願當我坐騎?”配角呈現在半空中,收回戮神槍,收下了墨麒麟。
這清楚是發展到了一個更大、更陳腐、更毒的俗套故事當中。
等等!
話雖如此,故事還是要破解的。這樁因果或多或少算是一個籌馬,非論是天道還是大道,因果總歸都是要遵守的根基法例吧?
我試著用底子認識給配角發了一條資訊,但冇有迴應。
啊呀,我又成準提了。
不過話說返來,作者選定這個故事對於節製配角而言的確是最合適的。因為這類故事多數靠作者意誌強行鞭策,大開金手指,才氣停止下去。換句話說,配角身上的氣運要比其他故事中都要稠密。
何況……配角名字叫張寒,以力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