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鎖帝夢_210 訓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冇有體例!”世鐸苦笑著,“如何勸也不聽,隻好承旨,已經請內閣明發了,這是草稿。”

覺對勁外的是醇親王的態度。原覺得他會奏請暫緩歸政,不想竟出以訓政的建議,並且“永照現在規製,統統事件,先請懿旨,再於天子前奏聞”這兩句話,即是說是訓政永無窮期。

“主子不問真假,隻問知己。”李蓮英答道,

這三個摺子在慈禧太後看來,是不測亦非不測。

主張是盤算了。但茲事體大,想起“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成語,要找親信來問一問,看看有失算的處所冇有?

“事情要挽回。”翁同龢看著醇王說,“請王爺跟軍機再一起‘請起’,痛陳短長,務必請皇太後收回成命。”

“我看亦隻要這個彆例了。”醇親王說道:“上公折先要集會,明天總來不及了,後天吧!”

翁同龢以為請皇太後訓政,不如請暫緩歸政,比較得體,但已經碰了兩個釘子,不便再開口。回家今後,通前徹後想了一遍,決定彆的上折。

第二個來由是說國事至重亦繁,軍機處的章奏諭旨,當然已受命抄呈一份,請天子見習講授,但大而兵農禮樂,細而鹽務、海關、漕糧、河運,那能一一瞭然?批答之事,還待講究;

“你這話倒也是。天子如果認不清這一層,就天理不容了。”

先將內廷事件的全權,抓在手裡。至於訓政數年,三勸三讓,還得要有一番造作。(未完待續。)

第三個來由,實在並不首要,是說天子的滿洲話還冇有學好。滿蒙章奏,當然有效所謂“國書”的,但是稍涉首要的章奏諭旨,都用漢文,以是滿洲話不能聽、不能說,實在冇有乾係,不過總也是一個來由。

第一個來由是說天子固然天亶聰明,過目成誦,但是經義至深,史乘極博,講習之事,猶未貫徹;

這是醇親王表白心跡,他永久不會以天子本生父之尊,生甚麼妄圖。用心很深也很苦,倒不能不領他的情。

這是仿照乾隆內禪今後的體例,凡事稟承慈禧太後的懿旨而行。慶王奕劻起首表示同意:“這個彆例好。”

因而傳觀上諭草稿。親政的法度是仿穆宗的成例,以本年冬至祭天為始,躬親致祭,親政典禮由欽天監在來歲正月裡挑選吉期停止。

在此三個來由之下,所建議的不是訓政,而是暫緩歸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