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鎖帝夢_89 立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考覈的原則:以官聲、政績取人。成績凸起者,賜與破格汲引;平淡衰朽者,非論“年已逾歲“或將近休齡,都勒令退休。為的是將年富力強有進取心的官員安排在首要崗亭上。

他以為僅根據“封疆大吏失守城池斬監候,秋後處決律“是不敷的,又加上何桂清擊殺執香膜拜父老十九人,傷天害理,罪當減輕,擬斬立決。

將大哥體衰已不能勝任事情的內閣學士巴彥春、平淡無能的光祿寺卿雷以諴和操行汙下的光祿寺少卿範錄典,一概同時勒令退休。

慈禧垂簾聽政開端,曾經詔求諫言,潘祖蔭上疏請皇上勤聖學,求人才,整軍務,裕倉儲;敬請免民賦以紓民力。慈禧批閱後非常賞識,以為這是一個不成多得之人才,京察中將其升任光祿寺卿。

每三年考覈一次,對京官的考覈叫“京察“,對處所官的考覈叫“大計“。遵循清朝的軌製,京察時三品以下官員由吏部和都察院賣力考覈。

三品以上官員及總督、巡撫等方麵大員,則先自陳政事得失,最後由天子敕裁。顛末考查後,官員遵循“稱職“、“勤職“、“供職“三種品級,實施獎懲。

看完奏摺,慈禧決然處決何桂清,軍興以來第一次使一品大員以失地棄城罪伏法,刹了上述歪風,整飭了吏治,法紀為之寂然。

所謂“六法“是指“不謹“、“罷軟有為“、“暴躁“、“才力不敷“、“大哥“、“有疾“等六個方麵的缺失。顛末考覈,被列入“不謹““罷軟“者,撤職處罰;屬“暴躁““鄙人“者升級;“大哥““有疾“者勒令退休。

所謂“四格“是指“才“(指才調,分長、平、短三等),“守“(指操守,分廉、平、貪三類),“政“(指政務,分勤、平、怠三類),“年“(指春秋,分青、中、老三類)。

慈禧垂簾聽政今後,借清算吏治之機,此案又被提及。慈禧痛下決計,必然嚴懲,要殺一儆百。賣力總辦秋審的刑部郎中餘光綽就是常州人,對何桂清非常仇恨,而他剛好賣力此案。

這是效仿明朝的官員辦理軌製而實施的一項對現任官考覈的軌製。

但是慈禧這時清楚,直接威脅大清統治穩定的是,長江流域的承平軍和黃河道域的撚軍,這些親信大患一天不除,她的統治就一天不得安寧。

慈禧以為,此次官員考覈是她推行吏治清算不成多得的機遇,通過考覈能夠裁汰庸懶、老弱、不稱職的官員,也能夠使宦海有所警示,尋求抖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