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販藥指南_第33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自古食蔗者,始為蔗漿。宋玉作《招魂》所謂“胹鱉炮羔,有柘漿”是也。(王逸註:“柘,藷蔗也。又雲,柘,一作蔗。”)其後為蔗餳。孫亮使黃門“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是也。其後又為石密。《廣誌》雲:“蔗餳為石密。”;《南中八郡誌》:“笮甘蔗汁曝成餳,謂之石蜜。”;《本草》亦雲:“煉糖和乳為石蜜”是也。《唐史》載太宗遣使至摩掲陀國,“取熬糖法,即詔掦州上諸蔗,柞瀋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逺甚”。按《集韻》“‘酢’、‘’、‘笮’、‘醢’通用”,而《玉篇》:“柞,側板切”,疑字誤。熬糖瀋作劑,似是今之沙糖也。蔗之枝盡於此,不言作霜,然則糖霜非古也。戰國後論呉蜀方物,如左太沖《三都賦》論■〈上上日下〉味,如宋玉《招魂》、景差《大招》、枚乘《七發》、傳毅《七激》、崔駰《七依》、李尤《七疑》、元鱗《七説》、張衡《七辨》、曹植《七啓》、徐幹《七喻》、劉邵《七華》、張協《七命》、陸機《七徵》、湛方生《七歡》、蕭子範《七誘》,水陸動植之産捜羅殆盡,未有及此者。厯世詩人摸竒寫異,不成勝數,亦無一章一句。至本朝元祐間,大蘇公過潤州金山寺,作詩送遂寧僧圓寶,有雲:“浯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盤薦虎魄,何似糖霜美。”元符間,黃魯直在戎州作“頌荅梓州雍熙光長老寄糖霜”有雲:“逺寄蔗霜知有味,勝於崔浩水晶鹽。正宗掃地從誰説,我舌猶能及鼻尖。”遂寧糖霜見於筆墨,實於二公開。則糖霜果非古也,吾意四郡所産亦起近世耳。

米必細●,數十遍淨淘【七】,炊為飯。攤去熱氣,及暖於盆中以糱末和之,使均調。臥【八】於●(七)甕中,勿以手按,撥平罷了。以被覆盆甕(八),令暖,冬則穣茹。冬須竟日,夏即半日許,看米消減離甕【九】,作魚眼沸湯以淋之,令糟下水深一尺許,乃高低水洽訖(九),向【一0】一食頃,使拔●取汁煮之。

第六

第七

繖山在小溪縣,涪江東二十裡,孤秀可喜。山前後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戶十之三。蔗有四色:曰杜蔗、曰西蔗、曰艻蔗(《本草》所謂荻蔗也)、曰紅蔗(《本草》所謂崑崙蔗也)。紅蔗止堪生噉;艻蔗可作沙糖;西蔗可作霜,色淺土,人不甚貴;杜蔗紫嫩,味極厚,專用作霜。藏種法擇取短者(芽生節間,短則節密而多芽),掘坑深二尺,闊狹從便,斷去尾,倒立坑中,土蓋之(不倒則雨水入夾葉,久必壊)。凢蔗田十一月後深耕,杷摟燥土,縱橫摩勞令熟。如開渠,闊尺餘,深尺五雨(餘?),傍立土壠。上元後仲春初區種,行布相儳,灰薄蓋之,又蓋土不過二寸。腐敗及端五前後兩次以豬牛糞細和灰薄蓋之,蓋土常使露芽。六月半再使溷糞,餘用前法。草不壓數耘,土不厭數添,但常使露芽。候高成叢,用大鋤翻壠,上土盡蓋。十月収刈。凢蔗最因地力,不成雜他種。而本年為蔗田者,來歲改種五榖,以休地力。田有餘者,至為改種三年。糖霜成處,山下曰禮佛壩,五裡曰乾灘壩,十裡曰石溪壩。江西與山對望,曰鳯臺□。大率近三百餘家,每家多者數十甕,少者一二甕。山左曰張村,曰巷口。山後曰■〈雨上湳下〉池,曰呉村。江西與山對望,曰法寶院,曰馬鞍山。亦近百家,然霜成皆中下品(張村屬蓬溪縣,鳯臺鎮屬長江縣)。並山一帶曰白水鎮,曰土橋,雖多蔗田,不能成霜,歲壓糖水,賣山前諸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