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販藥指南_第41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作者平生

現有傳譜兩種,一是明朝的《綠綺新聲》(1597年刊本)和《琴適》(1611年刊本)中與歌詞搭配的琴歌,其詞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敘事詩;二是清初的《澄鑒堂琴譜》及厥後各譜所載的合奏曲,後者在琴界傳播較為遍及,尤以《五知齋琴譜》中的記譜最具代表性。

重金贖迴文姬,因而她寫下了聞名長詩《胡笳十八拍》,論述了本身平生不幸的遭受。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固然各有分歧,但都反應了蔡文姬思念故裡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度衝突的痛苦表情。音樂委宛哀痛,扯破肝腸。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樂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不足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奧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民氣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文學代價

******************************************************************************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暮年的老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這段史實,被先人稱為“文姬歸漢”。蔡琰歸漢後,悲歎本身運氣多舛,現在固然安寧,母子卻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在這類處境下,蔡琰寫下了傳播於世的《胡笳十八拍》。

冰霜凜冽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哭泣,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昔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此曲全段都離不開一個“淒”字,被改編成管子合奏,用管子吹奏時那種淒慘哀婉的聲音直直的透入民氣,高則蒼悠淒楚,低則深沉哀怨。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冇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分歧兮誰可與語!深思涉曆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淒楚。

同期間的丁廙寫了篇《蔡伯喈女賦》,此中內容為: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天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說話;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儘歡於餘年。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稱道為“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賞識的長篇抒懷詩”。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稱道為“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賞識的長篇抒懷詩”。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返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忘我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存亡不相知兮那邊尋!

******************************************************************************

漢族古琴曲,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唐朝琴家董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在琴曲中,文姬移情於聲,借用胡笳長於表示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調子當中,表示出一種浩然的怨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