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搜神記》
出處:《齊諧記》
東冶的長官都尉和他所統領的各縣城行政長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奠,仍舊不能製止風險。大蛇偶然給人托夢,偶然奉告巫祝,要吃十二三歲的童女。郡縣的長官都為這事擔憂,隻是大蛇仍然無停止地殘虐逞凶。他們一同尋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連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養著。到了八月月朔祭奠,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來吞吃童女。年年如此,已經用了九個童女。
越王聞之,聘寄女為後,拜其父為將樂令,母及姊皆有犒賞。自是東冶無複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
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裡。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餘圍。土俗常懼。東冶都尉及屬城長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禍。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長,並共患之。然氣厲不息。共要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養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齧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典範溯源
這一年,官府又預先招募尋覓,冇有找到祭奠用的童女。將樂縣的李誕,家裡有六個女兒,冇有兒子。李誕的小女兒名寄,要應征前去,父母不承諾。李寄說:“父母冇有福分,隻是生了六個女兒,冇有生一個兒子,有孩子跟冇有孩子一個樣。我冇有淳於緹縈幫忙父母那樣的功勞,既不能扶養父母,又白破鈔了穿的吃的,活著冇有甚麼用處,不如早點死了。賣了我的身材,能夠獲得一點錢,用來扶養父母,莫非不好嗎?”父母慈愛,畢竟不讓她去應招。李寄本身偷偷地走了,父母冇法製止。
到了天快亮的時候,何文便從梁高低來站在堂屋當中,遵循先前聽到的體例向細腰問道:“穿黃衣的是誰?”細腰答覆說:“那是黃金,藏在廳堂西麵的牆壁下。”又問,“穿青衣的是誰?”答覆說:“那是銅錢,藏在廳堂前麵的水井中間五步遠的處所。”又問:“穿白衣的是誰?”答覆說:“是白銀,藏在牆壁東北角的柱子下。”最後問:“你是誰?”答覆說:“我是棒棰,在爐灶下邊。”天亮後,何文順次挖出這些東西,獲得黃金白銀各五百斤,錢一千多萬貫,他把棒棰也燒掉了。從那今後,他暴富起來,屋子也平靜安寧了。
壽光侯,是漢章帝時候的人,能降伏各種鬼怪,使它們自投坎阱並現出本相。他故鄉有個婦女被精怪所害,他為她施法,隨後有一條幾丈長的大蛇,死在門外,婦女是以安寧了。又有一棵大樹,樹裡有精怪,人一走到這棵樹下就死,鳥飛過這棵樹也就掉下來了。
真是個棒棰
瀏覽環境:書桌旁
麵對險惡,與其卑賤地順服,滋長氣勢,不如應用聰明,抖擻抗爭。敵手如彈簧,你弱他便強!
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石米糍,用蜜[HT5,6]麥[KG-*3]少[HT5]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鏡,聞糍香氣,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齧咋;寄從後斫得數創。創痛急,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九女髑髏,悉舉出,吒言曰:“汝曹膽小,為蛇所食,甚可哀湣!”因而寄女徐行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