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溯源
童即反身去。叟曰:“兒急作匿。不然都死矣!”言未已三人忽已登舟,麵皆烏黑,睛大於榴,攫叟出。汪力與奪,搖舟斷纜。汪以刀截其臂落,黃衣者乃逃。一白衣人奔汪,汪剁其顱,墮水有聲,鬨然俱冇,方謀夜渡,旋見巨喙出水麵深若井,四周湖水奔注,砰砰作響。俄一噴湧,則浪接星鬥,萬舟簸盪。湖人大恐。舟上有石鼓二皆重百斤,汪舉一以投,激水雷鳴,浪漸消。又投其一,風波悉平。汪疑父為鬼,叟曰:“我固何嘗死也。溺江者十九人,皆為妖物所食,我以蹋圓得全。物獲咎於錢塘君,故移避洞庭耳。三人魚精,所蹴魚胞也。”父子聚喜,中夜擊棹而去。天明,見舟中有魚翅徑四五尺許,乃悟是夜間所斷臂也。
頑童偷蟠桃
積八九年,汪以故詣湖南,夜泊洞庭,時望月東昇,澄江如練。方眺矚間,忽有五人自湖中出,攜大席平鋪水麵,略可半畝。紛陳酒饌,饌器磨觸作響,然聲溫厚不類陶瓦。已而三人踐席坐,二人侍飲。坐者一衣黃,二衣白。頭上巾皆皂色,峨峨然下連肩背,製絕奇古,而月色微茫,不甚可晰。酒保俱褐衣,其一似童,其一似叟也。但聞黃衣人曰:“徹夜月色大佳,足供快飲。”白衣者曰:“此夕風景,大似廣利王宴梨花島時。”三人互勸,引釂競浮白。但語略小即不成聞,舟人隱伏不敢動息。汪細審酒保叟酷類父,而聽其言又非父聲。
父子相逢,非常歡樂,他們讓船伕當即開船拜彆。到了天亮,世人瞥見船上有一個魚翅,足有四五尺長。汪士秀才明白,這就是他昨夜砍掉的黃衣人的手臂。
二更天將儘時,隻聽席上有人說:“趁此明月,我們踢一會兒球來掃興吧。”隻見阿誰小孩潛入水中,取出一個圓球來,有一抱那麼大,內裡彷彿裝滿了水銀,裡外透明。坐著的人都站了起來,黃衣人喊老翁一同踢球。圓球在他們中間踢來踢去,偶然一丈多高,銀光閃閃,燦爛奪目。不一會,轟的一聲,球飛入了船中。汪士秀不由得鼓起,騰身飛起一腳,感覺那球非常輕軟。因為用力過猛,球彷彿被踢破了,飛起了幾丈遠,一線白光從球裡漏下來,快速劃過天空,如同一道彩虹,直入水中。又如劃過天涯的彗星入水,湖麵噴著泡沫,像開鍋一樣,一會兒便消逝了。這時,那幾人大怒道:“那裡來的生人,敢掃我們的興?”老翁笑著說:“不錯,不錯!這是我們家傳的流星拐踢法。”白衣人更加憤怒,說:“我們都在活力,唯獨你這個老奴歡暢!快疇昔把阿誰小子抓過來。不然,用錐子紮你的腿。”
這天,我跟著幾個朋友去看熱烈。當時遊人如織,把官府圍得水泄不通。公堂上坐著四位官員,都穿戴紅服,東邊兩位與西邊兩位麵劈麵坐著。當時我年幼,不熟諳他們是甚麼官。隻聞聲人聲喧鬨,鼓聲與吹彈聲震耳欲聾。
大話歪批
典範溯源
出處:《聊齋誌異》
汪士秀,廬州人,剛勇有力,能舉石舂,父子善蹴鞠。父四十餘,過錢塘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