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釀_第三十七章 (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page12-----------------------

皮色;目光睒閃[8],繞室四顧;張巨口如盆,齒疏疏長三寸許[9];舌動喉

[8]睒(shǎn閃)閃:像閃龜一樣。《膠澳誌方言》(民國本):“電

據《聊齋誌異》手底稿

[29]此言類有道者:說出如許話的,象是一名深通哲理的人。有道,謂

且(ziuj資苴):同“趑趄”。進退躊躇。

攫公。公少縮。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隨衾墮,伏地號呼。家人持

甚弘敞[4],唯一老衲掛搭此中[5]。見客入,肅衣出迓[6],導與隨喜[7]。

有褻心,是生怖境。菩薩點化愚蒙,千幻並作。皆民氣

[1]山魈(xiāo消):也作“山臊”。傳說中的山怪。《正字通》引《抱

畫壁

髫者[10],拈花淺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朱諦視久,不覺神搖意奪,恍

《抱樸子》“魈”作“魈”。《荊楚歲時記》、東方朔《神異經》“魈”並

[23]反身鶚顧,反回身來,橫眉四顧。鶚,猛禽,雙目深陷,神采凶惡。

據《聊齋誌異》手底稿

之。乃陰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聲[10]。鬼大怒,伸巨爪

[12]偏袒繞視者:此指和尚。偏袒,暴露右肩,詳《聊齋自誌》注。[13]

[16]上鬟:俗稱“上頭”。山東舊時風俗,女子臨嫁打扮冠笄、插戴首

“不遠。”少時,以指彈壁而呼曰:“朱施主何久遊不歸[26]?”旋見壁間

異史氏曰:“幻由人作,此言類有道者[29]。人有淫心,是生褻境;人

上,以考證其向道之心:道心果斷者花不著身,反之則著身不去。[10]垂髫

僧,而問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貧道何能解。”朱氣結而不揚,孟心

[15]簪珥(ěr耳):髮簪和耳環。

-----------------------page14-----------------------

甚厲[18],縲鎖鏘然[19];旋有紛囂騰辨之聲。女驚起,與生竊窺,則見一

如雷,故出房窺聽也。共視拈花人,螺髻翹然[28],不複垂髫矣。朱驚拜老

裡指未曾束髮的少女。

之意。《景德傳燈錄》卷十二載,唐朝義玄禪師初投江西黃檗山參希運大師。

深明哲理。

自治伊戚。”詒,通“貽”,遺留。伊,通“繄”(yi),是。戚,優愁。

[7]注念間;專注凝神之時。

[3]禪(chán饞)舍:僧舍。禪,佛家語,梵語音譯“禪那”的略稱,

[4]糞除:打掃。

行腳僧投宿寺院,衣缽和錫杖不能放在地上,而要掛在僧堂東西兩序名單下

驗之,則衾夾於寢門之隙。啟扉檢照,見有爪痕如箕,五指著處皆穿。既明,

物。見《法華經隨喜功德品》。後因稱遊觀寺院為隨喜。

指向寺院恩賜財物的俗家人。

[11]說法:講說佛法。

[30]老婆心切:教民氣切。佛家稱教誨學人親熱丁寧者曰老婆,寓慈悲

火奔集,則門閉仍舊,排窗入,見狀,大駭。扶曳登床[11],始言其故。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