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II_第三十四章 觀山太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現在“甕城、無量丹宮、藏屍井、鐵閣露房、後殿”全數找了個遍,都不見那元朝將軍葬於那邊,不得不思疑是否除了墓址上不封不樹以外,那墓穴也曾用土回填,底子冇有空間裂縫,倘若真是以土夯實的宅兆,在這地形龐大的瓶山裡底子冇法尋覓,元人不依風水情勢,恐怕搬來摸金校尉互助,都難以利用分金定穴直搗黃龍。

古之陵寢皆是建在地底,即便是“斬山為槨,穿石做藏”的山陵,墓室也頂在山腹深處,可瓶山古墓豈能以常理度之?說不定那墓穴的選址與人間古墓截然相反,竟會是造在山顛至高處,山下卻故布虛墓疑塚攪亂視野。

最後馳名盜夥用竹簽從屍身腰間的黑袍裡挑出一麵金牌,上麵鑄得有字,陳瞎子和鷓鴣哨都識得古文書,定睛一看,恰是四個蒼勁矗立的老篆“觀山太保”。

陳瞎子先對世人曉以這“利、義”二字,又提示群盜,須記恰當初進山之前都賭過大咒,不盜空了瓶山毫不回還,固然綠林中人能夠不信鬼神,但對矢語發誓的行動看得極重,違背誓約便稱作“壞了大咒“,為世人所不恥,一部清史上有多少明文所載的明顯事蹟為證:當年梁武帝不信咒,餓死台城無人收;隋唐年間的銀槍將軍羅成不信咒,成了三十二歲的短折之人;水泊梁山的宋公明不信咒,到頭來一壺藥酒把命丟。

到了此處,陳瞎子心中不免有些煩躁,藏在山裡的蜈蚣都被剿儘了,卻始終冇找到半點墓室的陳跡,一到處的滿是虛域疑塚,不由暗罵元人奸猾,曆朝曆代都中最難盜發的便是元墓,蓋因元時各種文明相容並收,即便一樣是貴族王公,他們的葬法葬俗也大相徑庭,陵墓的佈局和選址,帶有很多西域漠北的民風,又異化了中原風水龍脈的奇妙,橫埋倒葬的匣子墳,便是這一特彆期間的產品,以是倒鬥的技術人盜掘元墓之事,大半都是誤打誤撞挖出來的,元朝古塚向來便是盜墓這一行當裡的“盲點”。

看看搬空了老桂樹下的珍寶異器,群盜便遣出幾名手腳聰明的探子,搶先摸進隧道裡探路,其他的大隊跟著陳瞎子與鷓鴣哨在後攢行,這條造在山腹裡的隧道迂迴盤曲,跟著山勢緩緩而上,走出一段,石道漸行漸高,驀地變成石梯,攀上去又是個狹小的山洞,密道口的蓋子已被揭掉了,世人籠著火燭出了洞,麵前就是一片殘櫞斷瓦的宮殿廢墟。

但這邪法為時候所限,一旦耽擱擔擱了,小偷就得死在屋內,不過這畢竟之是販子傳聞,世上雖是真有脫栲破枷的縮骨之術,卻隻是拆脫身材樞紐,並不能鑽貓狗之洞,但另有一門與控屍術近似的傀儡術,能夠節製紙人紙狗鑽入門牆裂縫盜竊,其節製道理並不是以魂附紙,而是差遣多量蟲蟻為盜,此中的詳細景象連陳瞎子也不清楚。

陳瞎子盤算了主張,卻見卸嶺群盜和一眾工兵,到此都已有些精疲力竭了,特彆是此中有很多“煙客”,煙癮發作了,更是滿身乏力,眼看那元朝古墓還不知藏在那裡,腳底下都有些邁不開步子了。

陳瞎子低頭深思半晌,便倉猝讓人把屍身拖到燒丹的磚爐中燃燒焚化了,這才轉頭問鷓鴣哨:“觀山之事撲朔迷離,之前隻道是做不得真的傳說彆史,本來這世上真有觀山太保?賢弟萍蹤遍及天下,可曾傳聞過此中詳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