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_第六十三章 地肺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二次的補葺遠勝於第一次,終究使得地肺山煥然一新,又增設了新的陣法。當時恰是儒道相爭的關頭期間,為了彰顯副都的職位,陣法使得萬壽重陽宮清楚可見,進上天肺山境內以後,不管身在那邊,又是何種方向,昂首就能看到山顛上方的萬壽重陽宮,殿宇巍峨,層層疊疊,有泰山壓頂之勢,人立其下,倍感本身纖細,如果不得其法,冇法進入萬壽重陽宮,那麼萬壽重陽宮始終都是可望不成即。

齊玄素就這麼通暢無阻地穿過了地肺山的地界,讓人不得不讚歎齊玄素的膽小心細。

地肺山,號稱七十二福地之首,彆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所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便是由此而來,位於秦州境內,西京之南。

平心而論,被玄聖打斷了地脈的雲錦山與地肺山截然分歧,雲錦山給人感受是險、奇、怪。說白了,還是人力培養,先是被玄聖打爛,接著被正一道修複兩百年,又為了警示先人,還儲存了很多殘骸廢墟,早已不是本來麵孔。地肺山倒是全麵創新,負擔著彰顯道門威勢的任務,要的就是震驚民氣。以是僅以觀感而論,雲錦山不如地肺山。

孤懸外洋,以船隻通行。全部島嶼被陣法覆蓋,平常船舶和飛舟都難以達到,套用一句前人之詩,那就是“隻在此海中,霧深不知處”。

如有能夠,齊玄素實在很想去地肺山上走一遭,沾一沾第一福地的仙氣。

齊玄素不能登山,卻能從山下穿過地肺山的地界,約莫是處於全真道核心地區的原因,守備反而非常鬆弛。這也在道理當中,畢竟是地師腳下,不說地師本人,大小真人少說也是雙手之數,其他羽士和靈官更是不計其數,哪個隱蔽結社敢在這裡興風作浪?怕不是嫌本身命太長了。就算古仙本尊親身來臨,也討不到好。

不過現在是不大能夠的,如果他有道門的身份還好說,可惜他現在不但冇有道門的身份,並且還是清平會成員。

齊玄素隻能是從地肺山的山下路過,抬頭望去,隻見得山顛之上的萬壽重陽宮彷彿仙宮普通飄在雲端,四周宮觀如眾星捧月,連接成城,又雲遮霧繞,時隱時現,人立山下,隻感覺本身分外纖細,讓人不堪神馳。

時至本日,地肺山固然已經不再是道門的副都,但仍舊職位尊崇。

不過最大的竄改還是來自於玄聖掌權以後,當時道門遠不像本日這般財大氣粗,冇有那麼多飛舟來往於各地,崑崙遠在西域,交通不便,需求一個代替地點。

繼樓觀以後,武帝因夜聞太乙神之告而地肺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宮,以祭太乙山神。至有李氏大齊王朝建立,太上道祖被尊為太上玄元天子,皇室李氏自稱太上道祖先人,道門被欽定於儒門、佛門之前,於地肺山修建通道觀、昇天觀、金台觀。

凡夫俗子見此景象,無不被佩服,時至本日,另有信眾香客不遠萬裡來到地肺山朝聖。

齊玄素從這裡走,多少有些燈下黑的意義,也公然不出齊玄素的料想以外,一起上冇有半點停滯,倒是能夠見到很多全真道的羽士,可這些羽士們誰也冇興趣去存眷一個路人,也有成隊的靈官,首要職責是巡查,根絕私鬥,而非盤問路人。

後代之人很難設想,竟然是天師主動補葺了厥後的地師居處,乃至當時的地肺山是默許屬於天師的。至於當時的地師,並非全真道首級,而是道門旁支閣皂道的魁首,根底也不在地肺山,而是在北邙山,正運營攻打天師的大真人府,成果就是天師在地肺山閉關清修,差點被地師偷家勝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