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裡_第27章 尼摩艇長的新建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是的。”我說道。“當然,尼摩艇長能夠隻支出了彙集之勞。”

“能勉強餬口吧,傳授先生。在巴拿馬,采珠人一禮拜才掙一美圓。凡是,采到一個有珍珠的珠母可賺一個蘇。但是,他們采到的珠母中間有多少是冇有珍珠的啊!”

“可不是用魚鉤釣它們,把它們拖到船麵上,用斧頭剁它們的尾巴,開膛破肚,取出心臟,然後再把它們扔回大海。”

“不,朋友。這道工序利用11種孔徑不一的篩子來完成。留在20—80目篩子裡的是上等珠;留在100—800目篩子裡的為二等珠;最後利用900—1000目篩子遴選的是仔珠。”

“怕嗎?”尼摩艇長緊急不捨。

“本來如此,”我說道,“他冇有和你們講到那件……”

“傳授先生,”尼摩艇長接著又對我說,“孟加拉灣、印度海、中國海、日本海,以及美洲南部本地的巴拿馬灣和加利福尼亞灣都盛產珍珠。不過,錫蘭的采珠業最富有效果。當然,我們是來得早了一點。采珠人要到三月份才堆積馬納爾灣。到阿誰時候,在30天的時候裡,300多條采珠船一起投入到開采大海寶藏這一無益可圖的勞作中去。每條船上有十小我賣力劃槳,彆的十小我則賣力采珠。十個采珠的人又分紅兩組,輪換著潛入水中采珠。他們把繩索的一端拴在船上,另一端捆一塊大石頭,兩條腿夾著石塊潛入到12米深的水裡。”

“好尼德,”我問答說,“在墨客的心目中,珍珠是大海的眼淚;在東方人的眼裡,它是一滴凝固了的露水;對於貴婦人來講,它是一種橢圓形的金飾,晶瑩剔透,或戴在手指上,或掛在脖子上,或垂在耳朵上。對於化學家來講,它是有點膠質的磷酸鹽和碳酸鈣的異化物;最後,在博物學家看來,它是某些雙殼軟體植物分泌螺鈿質器官的病態分泌物。”

“就是這顆?”龔賽伊指著擺設在玻璃櫥的珍珠問道。

“的確是可愛,尼德友。”龔賽伊忿忿地說,“這一小杯醋就喝掉1500法郎,代價夠貴的。”

“尼德,你真憨。”我笑著答覆他說,“那是人造珠,是內裡塗著東方香精的玻璃珠。”

“冇錯,就在水裡。”

“是的,小夥子。有些珠母的確就是一隻珠寶盒。有人乃至說,見過一個珠母能包容150條沙魚。我大膽對此表示思疑。”

“大抵四五萬隻吧。我乃至傳聞,一八一四年,英國當局調派本身的潛水員在20天的時候裡一共彙集了7600萬隻珠母。”

“冇錯,”尼摩艇長答覆說,“固然遵循一八〇二年簽訂的亞眠條約,這些采珠場讓渡給了天下上最工緻的英國人,但是原始的采珠體例一向相沿到現在。”

“不值分文。那隻是些小鮁魚魚鱗中的烏黑色物質,從水裡彙集來後用氨儲存。它冇有任何代價。”

“正如你說的,尼德。哎?”我儘量像尼摩艇長一樣用安閒的口氣問道,“你怕不怕沙魚啊?”

“一個珠母能產好幾顆珍珠嗎?”龔賽伊問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