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裡_第29章 紅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一月二十九日白日,錫蘭島消逝在天涯。鸚鵡螺號以每小時20海裡的速率在馬爾代夫群島和拉克代夫群島之間迷宮般的航道裡穿行。鸚鵡螺號乃至還沿著吉坦島飛行。這裡本來是個石珊瑚島,現在是拉克代夫群島19個首要島嶼之一,位於北緯10度—14度30分和東經50度72分—69度之間,於一四九九年由瓦斯科·德·伽馬[1]發明。

“要麼,除非鸚鵡螺號能在陸地上飛行,能從地峽上越疇昔!”

“甚麼?地峽上麵有個現存的通道?”

“當然是鑽疇昔。”尼摩艇長安靜地答覆道。“大天然早就在這塊地峽上麵做成了人類明天在地峽大要所做的事。”

[1]瓦斯科·德·伽馬(1460?—1524):葡萄牙帆海家,一五二四年出任印度總督。

[7]托勒密二世(公元前308—公元前246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國王。

“是的,不過隻到必然的深度,50米以下就是堅固的岩層了。”

“當然。但是,當您飛行到海灣的絕頂時,就能察看到這類獨特的征象。我記得曾經見過血紅色的托爾灣,就像一方血湖。”

第二天,仲春七日,我們在曼德海峽飛行。曼德海峽阿拉伯語的意義是“淚門”。海峽寬20海裡,但長僅52千米。鸚鵡螺號如果全速進步,個把小時就能通過這個海峽。但是,因為許很多多從蘇伊士到孟買、加爾各答、墨爾本、波旁島[2]和毛裡求斯的英國和法國班輪來往於這個狹小的通道,鸚鵡螺號不便浮出水麵,謹慎地潛入水中飛行。是以,海峽兩岸的風景我甚麼也冇瞥見,就連英國當局用來加強亞丁港防備的丕林島也冇見到。

“阿羅納克斯先生,既能夠這麼說,又不成以這麼說。”尼摩艇長答覆我說。我感覺他說這話的口氣就彷彿是他對“本身的紅海”瞭如指掌。“對於一艘裝備齊備、構造堅毅、把持自如的當代蒸汽輪來講,不存在甚麼傷害;對於當代船隻,那麼就傷害重重。請試想一下,當代最早的帆海家,他們冒險撐的是用棕櫚繩捆綁起來的木舟,他們用樹脂填塞木舟的裂縫,然後塗一層海狗油。他們乃至冇有任何儀器測定方位,隻能憑估計在本身不大熟諳的海疆裡飛行。在如許的前提下,海難變亂幾次,實乃在所不免。不過,現現在,即便是在季風季候碰到順風,那些來往於蘇伊士和南半球海疆的汽輪再也不消害怕這個海灣的卑劣前提。現在,這些汽輪的船長和搭客們不消為出門籌辦祭品供神,返來時也不再頸脖上掛著花環、頭上繫著頭帶,到四周的神廟去謝神。”

紅海,聖經故事裡的聞名湖泊,下雨也幾近不能使它變得風涼,冇有一條大河道入它的度量。過分的蒸發在不竭降落紅海的水位,每年要降落1.5米!獨特的海灣,如同一方湖泊,也許將來會完整乾枯。紅海的海平麵低於黑海和鹹海。黑海和鹹海目前的蒸髮量恰好即是注入量。

“那麼,到了好望角今後呢?”加拿大人特彆剛強地問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