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_第299章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跟著海上貿易的昌隆,貿易商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波斯販子從東非、東南亞運來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品及動植物,互換中國的絲、瓷、紙、大黃等物品。唐朝南詔通過交通線同緬甸交換的貨色有氈罽、繒帛、**、琉璃罌、虎魄、光珠、瑟瑟、海貝等。新羅與唐朝之間的貿易很昌隆,從中國運往朝鮮的有各種金屬工藝品、絲織品、初級袍服、茶和冊本,由朝鮮使節贈送唐朝的有金、銀、人蔘、毛皮等。唐朝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主如果輸出絲綢、瓷器、銅鐵,輸入白銀。

究竟上,有唐一代,日本和天朝貿易中,最首要的貨色就是白銀。當時的日本,的確愚笨掉隊,乃至還冇有構成一個同一的國度,天朝對於日本的熟諳,也處於渾沌狀況。白銀是他們獨一拿得脫手的東西,也是天朝獨一能夠接管的東西,每次日本遣唐使踏上天朝的地盤,照顧的最多的就是白銀。

日本不是個資本瘠薄的國度嗎?竟然還盛產白銀?

“甚麼天皇?”沈若依不解的說道。

劉鼎皺眉說道:“就是他們日本國的天子啊!”

劉鼎明白過來,如有所思的點點頭,自言自語的說道:“難怪。”

敢情顧陸兩家爭的,不是兩艘船,而是兩個聚寶盆啊!

高宗總章年間,薛仁貴安定天山一帶,路上絲綢之路正式開通,安西四鎮的設立,就是為了庇護絲綢之路的安然。但是,處於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權,頻頻對安西四鎮停止襲擾,頻頻攻陷安西四鎮,使得絲綢之路斷斷續續。最為嚴峻的是,睿宗年間,吐蕃攻陷安西四鎮,完整堵截了絲綢之路,直到武則天年間王孝傑光複安西四鎮,這條門路才重新打通。安史之亂今後,這條門路就再也冇有連通過。

究竟上,除了戰亂以外,日本和新羅的公眾數量畢竟少,也貧困,消耗才氣很低,不能滿足海上貿易的需求。對於貿易販子來講,日本常常墮入戰亂,是他們非常最憂?的事情,此次碰到並建立貿易乾係的日本人,冇準下次返回的時候,就已經變成幽靈了,他所占有的地盤也都換了仆人,統統又要重新來過。彆的,另有些敗北的日本人,架著劃子在海上流浪,專門打劫來往的商船,對過往的商船也構成了必然的威脅。

唐順宗期間,當朝宰相、地理學家賈耽在他的《廣州通海夷道》中,詳細記錄了中國海船從廣州,穿過馬六甲海峽至印度南部,又沿印度南部西岸北上,再本地岸線西行至波斯灣,最後到達大食都城巴格達的航程。他還記錄了從波斯灣沿阿拉伯半島通向東非海岸,以三蘭(今坦桑尼亞都城達累斯薩拉姆)為起點的另一條東非航路。這些疇前人寫的《酉陽雜俎》和杜環《經行記》中也可窺一斑。

“日本的天皇呢?”劉鼎俄然問道。

海上貿易販子之以是如此主動的開辟日本市場,實在是被白花花的銀子矇住了眼睛,銀子畢竟要比銅錢更加的惹人諦視,天朝的販子們都趨之若鶩。因為登州、膠州、萊州等地靠剋日本,中間的航路很短,天朝首要的海上貿易航路,都從這裡解纜。當時這裡的對日貿易非常暢旺,完整把持了這個行業,如果不是戰亂,江南販子還分不上份呢,

當然,日本人也曉得白銀是個好東西,就如許送給天朝,他們也不捨得,因而偶爾間,他們也會提出一些反對定見。但是白江口大戰今後,日本人明白本身遠遠不是天朝的敵手,日本也完整淪為大唐的從屬國,對於大唐的政策不敢有涓滴的違背,其市場(或許不能叫市場)完整對唐朝開放,白銀也就源源不竭的流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