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兒不為奴_第二十七章 吏員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有去盤點州中賦稅的、有去盤點城中人丁的、有去點算損毀物質的、有去幫手調和保持次序的、有去忙著張貼書記安民的....總之,這城中統統事件,不管大的還是小的,隻要跟官府有關,這幫小吏們都給忙活了起來。

羅定是廣東的直隸州,按明朝的官製,直隸州與府同級,屬州則與縣同級,故而羅定知州的品級不低,與知府一樣都是正四品,如此品秩,想當羅定知州的人天然多得去。可究竟倒是清軍雖已占據羅定長達三月,然直到現在,廣州那邊也還冇有籌議出新的知州人選,也冇人情願來當這四品知州,以是羅定的知州衙門一向是主位空懸,衙門裡的大小事件都是由那幫書辦小吏在籌劃。

獲得“上官”承認誇獎,老秀才也是精力抖擻,順手就在書記上麵寫上永曆八年的字樣,然後哈著腰請知州大人蓋印。

冇有處所官主持,孔國良所部江西綠營駐守羅按期間,所需供應根基上都是由知州衙門那些書辦小吏籌劃。而這些書辦小吏無一例外都是家在羅定的本州人士,大半還是子承父業,打明朝那會就在衙門裡當差的地頭蛇。

天亮以後,肯定孔國良的綠營兵已經淹冇,羅定城打今兒起又姓明後,在家的、在衙門的一乾書辦小吏便個人來到知州衙門大堂前,齊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後恭請新任大明羅定知州示命。有表示得急些的,連辮子都割了,不過旁人清楚,那辮子指定還揣在懷裡,等哪天清軍再打來,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何況廣東清軍方纔占據了郝尚久占有的潮汕地區,那邊但是水米之鄉,物產豐富,這等敷裕之地不比羅定這個鬼處所強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腦袋往那追求,反而來羅定送命,鬼才調呢!

對於南明雜牌軍隊,廣東清軍可謂是百戰百勝,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敢去打李定國的兵馬,反而是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都驚駭。在這類景象下,那幫賣身投奔滿清的漢族讀書人哪個又敢來羅定當官?要曉得,這羅定但是緊鄰李定國兵馬駐守的高州城!

寫安民佈告的那書辦是個老秀才,辮子斑白,鬍子也斑白,字卻寫得都雅,洋洋灑灑寫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幾次點頭,頗是讚了幾句。

李定國揮軍轉入廣東後,固然接連兩次遭受失利,但其本部喪失並不大,廣東清軍仍不敢與李定國雄師正麵交兵,隻敢去欺負廣東境內的其他南明兵馬,如兩廣總督連城壁的部下、大學士郭之奇帶領的義軍等雜牌軍隊。

官吏官吏,光有官無吏可不可,那麼多事件,光憑當官的哪管得過來,凡事啊都還得靠他們去辦!

不但是有惡鄰在旁,羅定更是典範的窮山惡水,州內不但有雲霧山穿州而過,轄境又與廣西群山交界,州下所轄的東安、西寧又冇了火食,這等鬼處所除非吃飽了撐的,腦筋發熱,不然哪個會來!

...........

明末以來,明朝的文武官員提到清軍無不談虎色變,投降滿清的漢人軍隊每逢軍情告急時,便向清廷奏請“派真滿州大兵來”,隻要真滿州大兵一到,哪怕就是幾十上百人,擁兵成千上萬的明軍常常也是倉促敗退,不敢與之一戰。

羅定城冇有清朝委任的知州,卻有原明朝知州衙門留下的一幫書辦小吏。年初,李定國雄師重新會得救退師回廣西後,羅定便被清軍重新占據,按端方,清朝委任的羅定知州當在第一時候趕到羅定領受安民,建立屬於清朝的羅定官府,以便征發賦稅供應駐軍並保持處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