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耀本來一向駐常海陵島,其部多是舟師,有兵三千餘。承平軍攻占廣州後,本來進剿鄧耀的綠營兵為求活路反歸降於他,使得鄧耀所部擴大至五千餘。周騰鳳是文官,其部多是招募而來的義勇,也以舟師為主,戰役力不高,但其部倒是第一個來援救新會承平軍的,後因戰力氣力實在不敵梁標相的廣東海軍,這纔不得不放棄救濟。周騰鳳部現有兵勇三千。
虎賁將軍王興、漳平伯周金湯,威定伯施尚義三人實在都是匪賊、海盜出身。王興青年時勇武過人,各地懦夫推其為首級,聚眾數千,後被廣東官府招安。其為盜時有一外號叫“繡花針”,聽著好似女人,實則倒是鋒利之意,針紮人身痛的很。
靖氛將軍鄧耀的回貼和海北道周騰鳳的貼子是一塊到的,二人雙雙表示情願率其部前來廣州共議勤王事,並接管興平伯批示。前者是明軍衛所武官出者,後者則是文官出身,兩人也是停止目前為止,廣東境內正式表示認同周士相主宰廣東局麵的永曆朝臣。而作為第一個表示支撐周士相的文官,海北道周騰鳳的意義更是嚴峻。
馬寶幾次易主,當今已被永曆朝廷晉為淮國公,郭登第也已由威遠伯晉為威遠侯。可與馬寶現在部下擁兵兩萬餘分歧,郭登第這個侯爺部下隻七八百兵,且廣州未複之前,他一向被清軍壓在神電衛一帶,若不是廣州突叫承平軍占據,駐防粵西的清軍綠營兵紛繁易幟歸明,隻怕郭登第這會多數出海逃亡去了。
除這七人外,廣東境內明兵力量較多的有宋國公葉標部、代國公施尚義部、豐正伯熊朝佐部、總兵王翰、張月、先啟玉、高進庫等人。他們要麼就是不肯理睬周士相,不想自損氣力去勤甚麼王;要麼就是唯總督衙門馬首是瞻,要麼就是張望風色。且這幫人多是清軍降將,有疇前李定國時入廣東時降明的,也有廣州被光複後降明的。
順治七年尚可喜、耿繼茂圍攻廣州,永曆命馬寶和郭登第由肇慶攻清遠,藉以管束清軍,但是被擊退。回師途中,為掠取糧草,馬寶竟然偷襲了東救廣州的友軍、原大順將領劉國昌部,此舉讓郭登第大為不滿。順治八年,朱由榔從南寧逃到安陸,廣東大部淪亡後,郭登第和馬寶卻還是對峙在廣西山區抗清。順治九年,李定國攻陷桂林、柳州進軍廣東時,馬寶率部出來策應。未過量久,因見孫可望氣力強大,馬寶便率軍投奔了孫可望。郭登第卻未與他一起投孫可望,而是領動部下兵馬回到高州對峙抗清。
又等了三天,還是未見這些傢夥有所動靜後,周士相敵部下們說了一句:“順我者是為忠,逆我者是為奸。”
這幾年李廣恩一向在開建一帶活動,李定國二入廣東時,永曆朝廷封李廣恩為慶豐伯,盼其能率兵呼應定國。雖不肯服從永曆朝廷,但李廣恩卻一向想著為舊主父子報仇,故欣然接管慶豐伯爵位,領其部出開建打擊肇慶清軍,在文德一帶斬清軍百餘人。
郭登第此人非常重交誼,要不然當年也不會在一片石上馬去救中炮的馬寶,若非馬寶而後行動頗是分歧道義,郭登第也不會和他分道。以是雖不是承平軍親身挽救他,但若非承平軍,粵西清軍也不會陣腳大亂,從而給了郭登第部喘氣之機。是以郭登第將承平軍當作拯救仇人,且他非常有自知之明,固然周士相不過纔是興平伯,本身倒是威遠侯,爵位高了周士相一級,可他可不敢真將本身這個侯爺置於周士相阿誰伯爺之上。在回貼中,郭登第態度非常誠心,言語都是自執下禮,此舉讓周士相非常對勁,若廣東這些國公、侯爺、伯爺們都能如郭登第這般見機,他也不至於要動用武力處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