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_第3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3『見』藏本誤作『光』,據陳奇猷本改。

道在不成見,君道必使臣不成見也。用在不成知。虛靜無事,以闇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則萬物皆儘。各令守職,勿使相通。情既相猜,則他殺矣。函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保吾以是往而稽同之,謹執其柄而固握之。絕其能望,破其意,毋令人慾之。執柄固,則人意望絕也。不謹其閉,不固其門,虎乃將存。權益不固,則篡國之虎因此存矣。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賊乃將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與,故謂之虎。處其主之側,為奸臣,聞其主之忒,故謂之賊。散其黨,收其他,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大不成量,深不成測,同合刑名,審驗法度,擅為者誅,國乃無賊。是故交主有五壅:臣閉其主曰壅,臣製財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義曰壅,臣得樹人曰壅。臣閉其主則主失位,臣製財利則主失德,臣擅行令則主失製,臣得行義則主失名,臣得樹人則主失黨。此人主之以是獨擅也,非人臣之以是得操也。

昔者紂之亡,周之卑,皆從諸侯之廣博也。殷諸侯文王,周諸侯秦襄王。晉之分也,趙、魏、韓也。齊之奪也,陳恒弑簡公。皆以羣臣之大富也。夫燕、宋之以是弑其君者,皆以類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今後術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儘之以法,臣雖有貴賤,同以法也。質之以備,謂薄其犒賞也,臣貧則易製。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謂威淫。淫,散也。社稷將危,國度偏威。君威散,臣威成,故曰偏。是故大臣之祿雖大,不得藉威都會。市,眾所聚,恐其乘眾而生心也。黨與雖眾,不得臣士卒。故交臣處國忘我朝,謂臣無私朝。居軍忘我交,其府庫不得私貸於家,不欲令其樹福也。此明君之以是禁其邪。是故不得四從,四鄰之國為私交。不載奇兵,非傳非遽,載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以是備不虞者也。

難言

#15淩瀛初本、迂評本此處有『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十四字,道藏本原脫,今補。

#6張榜本『能』作『難』,註文亦作難,據改。

#9據辭意,此『忘』字當作『亡』,故改。

人主之道,靜退覺得寶。不自操事而知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是以不言而善應,不約而善增。言已應則執其契,事已增則操其符。符契之所合,獎懲之所生也。故羣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以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明君之道,臣不陳言而不當。是故明君之行賞也,曖乎如時雨,百姓利其澤。其行罰也,畏乎如雷霆,崇高不能解也。故明君無偷賞,無赦罰。賞偷則功臣墮其業,免罪則奸人易為非。是故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近愛必誅,則疏賤者不怠,而近愛者不驕也。

#11趙用賢本、張榜本『轉』作『韓』,道藏本作『轉』誤,今校訂。

#5淩瀛初本無『強』字,當衍,據刪。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威權上逼,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主謂室主。兄弟不平,必危社稷。君之兄弟不相從服。臣聞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以徙其威而傾其國。是以奸臣蕃息,主道滅亡。是故諸侯之廣博,天子之害也。羣臣之大富,君主之敗也。將相之管主而隆國度,此君人者所外也。君當疏外斥遠之。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15,此四美者不求諸外,不請於人,議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則終究外也。既不能用富,臣則竊之。此君人者之所識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