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宰相_六百一十八章 任用之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李定一名選人都能安排到禦史,如果王安石再安插甚麼翅膀知製誥,也不是乾不出的。目前王黨中第二號人物是呂惠卿,若呂惠卿被汲引為知製誥,那麼王黨還不氣勢直衝雲霄。

太祖太宗時外製官多是中書舍人或直舍人院。

很多官員聞之敬佩不已,蘇頌從拒詔之日起,其府上來賓盈門,京師官員們都是聞名敬慕來訪,一時之間,蘇頌名冠天下。

頂級政治家,都是如許殺人不見血!

官家聽了曾公亮的話,反而是問道:“章越倒是合適,隻是太早了吧?”

官家對王安石本是百依百順的,但對於直舍人院也是不曉得為甚麼冇有附和。

曾公亮深吸了口氣道:“是臣致幾人如此,臣有罪!”

官家也冇有體例,罷了宋敏求,連蘇頌也一併罷了嗎?

曾公亮看向王安石問道:“宋敏求,蘇頌,李大臨皆罷,舍人院皆無外製詞臣,這又讓誰來知製誥,誰來擬旨?如果再格詔命呢?”

聽了曾公亮的話,王安石眉頭皺起。

目睹天子與王安石達成了分歧,曾公亮,司馬光也是無可何如,隻能同意蘇頌,李大臨罷去。

司馬光則道:“陛下,現在群謗而起,條例司之所為,唯獨王安石,韓絳,呂惠卿覺得是,百官皆覺得非,陛下豈有以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三報酬天下?”

宋朝待製官近百人,在京六七十人,兩製官以上近五十人,在京則三十多人。

要成為知製誥有多麼的難,也看得出宋敏求,蘇頌,李大臨三人可謂是真的剛。

曾公亮道:“現在朝野群情雲,朝廷覺得天變不敷畏,人言不敷恤,祖宗之法不敷守也!”

“陛下,先有大臣趙忭,呂公著前後罷去,後有小臣程顥,張戩,李常,孫覺,王子韶因反對青苗法前後被罷!”

王安石力主奪職三位知製誥,目標是為了安插本身人出來嗎?

官家找了宰相曾公亮,韓絳籌議後,再度送至舍人院,成果蘇頌第五度封還詞頭。

官家冇體例了,請蘇頌籌議,好說歹說蘇頌還是不從。

不過王安石反對陳襄出任,他提出的來由是陳襄,孫覺都是黨附呂公著。

陳襄資格很老,不過他對新法態度也是介於兩可之間,他是支撐太學鼎新,也支撐免役法,但對於青苗法持有反對定見。

宋敏求封還李定詞頭之事令滿朝嘩然,但更令人吃驚的還是次日蘇頌封還詞頭。

封還詞頭,就是給事中的差事,勇於應戰皇權相權,故而學士院提拔製誥時都是挑有剛骨的官員。

官家道:“不須如此。”

“罷了二人自止!”王安石乾脆言道。

“盧相、楊文公、晏元獻公、宣獻公、今宣徽使王公拱辰皆二十八知製誥!”

宋敏求,蘇頌,李大臨前後罷去,知製誥的位子一下子空出來了三人,誰來補出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