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_第100章 蜀漢飄搖,諸侯伺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在江東,孫權經多番考慮,終對鄧芝迴應:“劉皇叔之意,權已曉得。然荊州之事,關乎江東安危,非一言可決。且待吾觀曹操動靜,再作決計。”鄧芝知孫權之意,乃回蜀覆命。

回蜀以後,劉備整軍經武,安撫士卒。他親身下營,與兵士同甘共苦,鼓勵士氣:“今雖遭大難,然我等興漢之誌不成滅。諸君當抖擻,隨吾重振旗鼓,必報此仇!”兵士們感其忠義,皆高呼效命。

孫權那邊,則一邊察看著劉備與曹操的意向,一邊加強自家江防。魯肅仍想進一步探查劉備的實在目標,便要求孫權答應他再派使者前去蜀地。

而劉備這邊,張飛主動請纓打頭陣。劉備承諾,令張飛領精兵五千先行潛至漢中四周山穀埋伏。諸葛亮又施奇策,用疑兵之計利誘曹軍探子,讓曹操覺得劉備主力正在朝他而來,曹操是以遊移不定,未敢等閒出兵。

鄧芝至江東,麵見孫權。鄧芝不卑不亢道:“孫公,今曹賊勢大,企圖篡漢自主。劉皇叔發兵,誌在匡扶漢室,與孫公本為盟友,何如中間生隙,致有荊州之變。然皇叔不計前嫌,願與孫公重修舊好,共抗曹操,此乃天下之福,亦江東之利也。”孫權心中躊躇,未即應允。

袁譚的軍隊一起西進,垂垂逼近劉備轄地。但他行軍途中遭受暴雨,門路泥濘難行,行軍速率大減。郭圖趁機再次勸諫袁譚退兵,袁譚躊躇不決之時,火線探子來報,說發明劉備軍隊蹤跡可疑。袁譚心中一驚,開端擔憂是否踏入了劉備的騙局。

張魯見無人答允本身的發起,心生一計。他派親信之人假裝成流民,彆離潛入曹操、孫權、袁譚等諸侯的領地漫衍謊言。言說劉備已奧妙與南蠻達成和談,即將借南蠻之力囊括天下,且南蠻巫術詭異,難以抵擋。

因而,劉備遣馬良率使團,深切南蠻之地。馬良攜蜀錦、鹽鐵等物,奉送南蠻各部酋長。孟獲等酋長見劉備誠意,願與蜀漢締盟,每年進貢特產,且出兵幫手蜀漢保衛邊疆。

這動靜很快引發軒然大波。曹操調集眾謀士商討對策,有人建議先與孫權聯手對於劉備。孫權這邊也獲得動靜,魯肅進言可冒充承諾劉備修好,實則探其真假。

劉備得鄧芝回報,知孫權暫無和解之意,遂與諸葛亮、龐統等謀長遠之策。諸葛亮道:“主公,當下可先專注於蜀地生長,與南蠻諸部修好,得其助力。待兵精糧足,再謀光複荊州,進擊中原。”劉備點頭稱是。

劉備得知各方異動,曉得事有蹊蹺。諸葛亮派出細作刺探,發明是張魯拆台。

劉備在蜀地,一麵熟長出產,練習軍隊;一麵存眷天下局勢,等候機會。他深知,在這亂世當中,唯有本身強大,方能在諸侯紛爭中安身,實現興複漢室之弘願。而曹操、孫權、袁譚等諸侯,亦各懷心機,或交戰,或運營,或張望,天下如同一盤龐大棋局,各方權勢皆為棋子,在這建安七年的風雲變幻中,逐鹿中原的大戲正緩緩拉開新的帷幕,將來走向還是撲朔迷離,充滿變數與未知。

此時,曹操見劉備回蜀清算,亦不敢小覷。他留曹仁、張遼等將鎮守荊州、合肥等地,自率雄師回許昌,療攝生息,整軍練兵。又令司馬懿、華歆等謀士,廣羅天下賢才,充分曹魏智囊團。

曹操聞得袁譚與公孫淵勾搭,大怒。他令夏侯淵率雄師北上,抵抗公孫淵;又令曹洪、徐晃等將,屯兵於兗州、豫州,以防袁譚南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