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走後,黃蓋嘟囔:“那袁譚可托乎?長沙、桂陽拱手相送,莫不是空頭支票?”周瑜笑道:“權宜之計罷了,當下曹操纔是親信大患。先聯袁抗曹,待戰局有變,再論其他,我們也可趁機在荊州水域佈下暗樁,以備不時之需。”
使者回報,曹操覺得計成,伏兵按捺以待。
曹操雄師壓境,夏侯惇、張遼前鋒軍隊佈陣如林,旗號蔽日,營帳連綴數十裡,氣勢洶洶。荀彧押運糧草隨後,保障後勤無虞。曹操獨坐中軍帳,目光如炬:“袁譚小兒,想憑幾句廢話就拉攏江東?吾且先破你聯軍之勢。”旋即傳令,命細作混入荊州城,漫衍謊言,稱袁譚欲將荊州舊部儘數調離,派冀州親信通盤接辦,城中民氣初定,又現暗潮。
孫策把玩動手中竹簡,抬眸看向周瑜,周瑜微微點頭。孫策大笑起家,握住使者之手:“袁公既有誠意,吾等豈會拒人於千裡以外!歸去奉告袁公,江東水軍願為前鋒,共抗曹賊,隻待約按光陰,一同進發。”
曹操受挫,卻未泄氣,營帳中謀士齊聚。賈詡獻策:“主公,袁孫聯軍初勝,士氣正盛,強攻難取。可修書與孫策,許以朝廷官職,封其為荊州牧,分化其盟,再佯裝退兵,於險要處設伏,待袁譚追擊,圍而殲之。”曹操考慮再三,依計行事,派使者渡江,同時雄師緩緩後撤,隱於山林峽穀。
江東水軍準期而至,戰船佈陣,檣櫓林立,與袁譚軍隔江照應。周瑜與張合會麵,共商軍務,張合敬佩道:“久聞公瑾大名,水戰之法精美無雙,此番有勞。”周瑜拱手:“張將軍陸上英姿,吾亦早有耳聞。曹軍不擅水戰,卻兵力強大,吾等當以奇襲擾敵,陸水共同,先破其銳氣。”當下商定,夜間江東水軍佯攻曹軍水寨右翼,吸引主力,袁譚軍則順勢突襲右翼,尋機焚燬敵軍糧草。
後續可環繞聯盟內部衝突激化、荊州管理權紛爭、內部權勢新意向如劉璋或西涼軍能夠插手等方向延展,描畫各方衡量利弊、縱橫捭闔之態,慢慢鞭策劇情至新飛騰。
周瑜心領神會,命士卒佯裝懶惰,軍中群情紛繁,似有擺盪之態,又派輕舟佯裝送使者回曹營,暗中窺測敵軍意向。
混戰中,徐晃盯上張遼,二將比武,刀槍碰撞火花四濺,徐晃英勇,張遼善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高覽則率部打擊曹軍後陣,擾亂輜重運輸。曹軍雖固執抵當,終因首尾難顧,漸呈敗勢,丟盔棄甲退回營地,死傷無數。
然宴席間,暗潮湧動。袁譚深知江東野心未泯,孫策亦對袁譚占有荊州主城心存不甘,聯盟之下,各懷考慮,荊州局勢似暫安卻危如累卵,將來走向仍在機謀旋渦中縹緲難定……
袁譚使者的船帆在江麵上奔馳,好像一隻焦心的信鴿,向著江東營地奔去。
袁譚在荊州緊鑼密鼓籌辦防地,張合、高覽日夜練習士卒,新收編的荊州軍與冀州軍磨合漸趨順暢。城中糧草輜重有序囤積,袁譚親身巡城,鼓勵士氣:“諸君,曹操雖來,然吾等有堅城在手,江東盟軍將至,定能保荊州無虞,待此戰得勝,大家皆有重賞!”軍民聞言,喝彩聲此起彼伏。
將手劄傳閱世人,“不過倒可佯裝入彀,誘曹軍伏兵現身,再反戈一擊。”
荊州城內,流言流言漸起,街頭巷尾群情紛繁。劉琮舊部心生惶惑,聚於府中密議。一人憤激道:“吾等搏命守城,助袁公允亂,現在卻要被掃地出門?”世人擁戴,正躁動間,劉琦趕來,大聲喝止:“莫要輕信謊言!現在內鬨,正遂曹操情意。袁公若偶然守荊州,何必費此周折?待戰事畢,自會論功行賞,吾等當一心抗敵。”世人麵麵相覷,稍作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