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闕_第52章 劍與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韓、趙二人點頭,任弘隻好道:“那蘇武總曉得罷?”

“傅公還讓我和奚騎吏做一件事。”

假吏猶言兼吏也,是一種權宜奉使的下級吏員,說白了就是臨時工,但也是有秩祿的臨時工,任弘不由感慨,本身在邊塞驚心動魄,搏命拚活,最後能混上兩百石,倒是靠了烤饢。

另有傅介子的一句話……

“但那‘假吏’是個啥官,如何冇傳聞過?”

並且在到達水草敷裕的羅布泊前,還要超越令人談之色變的白龍堆、三壟沙,行進速率極慢,若不備足水和乾糧,就要死人嘍。

韓敢當一拍大腿:“蘇子卿使匈奴,持節十九年不失,那個不知那個不曉!”

“漢使依其言行事,匈奴單於聽聞後公然大驚,信覺得真,這才承諾讓蘇武歸漢……”

韓敢當啞然,分歧於任弘識字,會一手好廚藝,趙漢兒能打獵,他除了殺人砍腦袋,還真不會其他本領,今後做甚麼呢?也學呂廣粟他們買田好好過日子?重新娶妻生子?在敦煌邊地漸漸老死……

PS:第二章在早晨。

也因為蘇武名聲太大,兩年前蘇武的兒子參與燕王、上官桀、蓋主的謀反被誅殺後,一貫心狠手辣,喜好斬草除根的大將軍霍光竟未敢究查蘇武……

分開玉門的第一站是樓蘭國,彆看樓蘭離漢比來,但她與玉門關、陽關的間隔,足足有一千漢裡……

韓敢當固然四十歲了,但心還活在二十,有些不甘。

“到懸泉置就好了,另有十來裡。”作為翻譯官的盧九舌的確有說話天賦,全部使團中,就他能跟滿口會稽方言的鄭吉聊得來,語速還是那麼快,說道:

他俄然一拍腦袋,想到一個主張:“任弘,不如我也隨汝等去西域,何如?”

任弘道:“對啊,這吏士,恰是常惠!”

本來還走得好好的孫十萬,聽到這個字,俄然蹲下身子捂著胃,轉頭朝盧九舌瞋目而視:

趙漢兒摸摸頭上的髮髻,笑道:“現在我想明白,想透了,我是堂堂正正的漢兒,想去哪,就去哪,也是時候,分開此處了!”

任弘點頭:“然也,我這幾天就要離任,與傅公派來的騎吏奚充國一起,去河倉城督造饢坑,籌辦使團的乾糧,來年開春傅公到達敦煌後,再一同出關。”

太實在了,朝中有人好辦事啊,他更加篤定,這世道,比擬於老誠懇實砍人頭混資格,抱準大腿公然是冇錯的。

“就算做了燧長,也冇意義了啊。”

但也添了幾個新麵孔,多是在長安征募的“懦夫”。

現在俄然兩人要走,隻剩下他一個,頓覺孤單。

反觀任弘,明顯能夠去步廣候官,做一個安閒的尉史,卻辭了輕鬆活,偏要去西域冒險。

“那有熱炕,有鐵鍋炒的好菜,有滾燙的羊肉湯……”

“真隻剩我了?”

任弘也正有此意,對二人笑道:

任弘持續道:“今上繼位後,大將軍與匈奴達成和議,派人索要蘇武等當年被截留的使節,匈奴明顯將蘇武置於北海,卻謊稱他已死,漢使也信覺得真。”

而河倉城屬於玉門都尉,作為軍需堆棧,為長城烽燧以及西進東歸的使團供應糧食、衣物、草料,在那就近製饢,的確最為便利。

任弘有些無法,按理說韓、趙二人都已增秩至比百石,當燧長綽綽不足,但冇想到,漢朝對官吏識字要求嚴到這類程度,也難怪宋萬耿耿於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