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_第16章 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8)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究竟上“風趣”與“有效”並不對峙,風趣的書常常也是有效的書。一本好小說對孩子寫作的影響毫不亞於一本作文選,還要超越作文選。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議把《紅樓夢》當作語文課本來利用。以是,我在這裡說“不讀有效的書”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目標是誇大存眷“風趣”。隻要“風趣”,才氣讓孩籽實現瀏覽活動;隻要實現了瀏覽活動,才氣實現“有效”。

看過一本書叫《我們如何學語文》,內裡有當代七十多位著名科學家、文明學者、作家等撰寫了本身暮年語文學習的經曆,按作者們出世或肄業的年代,全書從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分為四個部分。我從書中發明一個風趣的征象――

當代聞名作家畢飛宇是六十年代出世的人,他上中小學的時候應當在7、八十年代。他在《我所接管的語文教誨》一文中說,“如果讓我給我們這一代人所受的語文教誨打分,我不會打零分,因為它不是零分,而是負數。我之以是如許說,一點都冇有故作驚人的意義。我們在接管了小學、中學的語文教誨後,不得不花上很大的力量再來一次自我教誨和自我發矇”他攻訐的是當時的語文教誨。可時過境遷,這麼多年了,我們的語文教誨仍然故我。這類糟糕狀況,到現在尚未有結束的跡象。

同時我們還健忘兒童學習需求的是形象、風趣、團體感知等特性,一上學就把他們拉到古板而籠統的字母和生字上來,孩子們為此支出了痛苦的儘力,卻收成不到學習的歡愉,他們破鈔了很多時候,隻學到了很少的東西。

真正合適孩子的東西他必然不會回絕,他回絕的,要麼是產品本身不敷好,要麼是和他的瀏覽才氣不婚配。

從語文課本的文字挑選上看,平淡之作非常多,很多作品從思惟性、興趣性到筆墨的精美性,都算不得上品,卻進入了課本。

我見過一名家長,她很重視孩子的瀏覽,從孩子在幼兒園時就開端講安徒生童話,孩子上小學問字後讓孩子讀插圖本的安徒生童話,孩子上初中後,她又買來了厚厚的一本純筆墨的安徒生童話選集和諾貝爾獎獲獎作家散文選。成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好好讀課外書了”。

實在我本身並不是金庸小說的愛好者,假定中學期間看到他的作品,能夠會很喜好,但我看到他的小說時已事情多年,瀏覽口味已不在這裡了。厥後讀了兩部,也隻是為了動員圓圓的瀏覽。

不看“有效”的書,不是說不給孩子選好書,而是在挑選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有效”為挑選標準。

另有一名家長,他一考慮到孩子需求讀些書,就直接買來《安娜卡列尼娜》《鋼鐵是如何煉成的》等,成果是他也很直接地把孩子嚇住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