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生我們家哥兒時年紀大了些,當時也是懷相不好,好幾次都幾乎小產,請了不知多少大夫,也都是束手無策,都道我這胎不能要,若持續懷下去,不止孩子保不住,大人也有性命之憂,便是幸運保住了,生的時候也是難邁過鬼門關。”
到了林母上房,林母與賈敏便把王氏拜訪並保舉周大夫的一番話說了,饒是林如海夙來端方慎重,聽得此信也不由喜動於色。當下三人便商討該如何行事。
林母與賈敏見王氏如此說,也不好再留,隻得罷了。
王氏歎道:“當初家祖父忝為都察院禦史,周大夫於我家有活命之恩,家祖父又佩服周大夫為人,他家遭難,天然不能袖手旁觀,便從中死力周旋,聖上又念著他當初的功績,便判了放逐嶺南,厥後恰逢大赦,方得以重歸故裡,自此便隱居不出。”
賈敏倒還罷了,林母聞言倒是一驚,忙道:“但是當初的那位太病院聖手周嚴周老先生?”
林母便道:“雖有趙家幫手,我們也該備些禮品纔好,便是周大夫不喜這些,我們也不能失了禮數。”
當初我們家還在都城,我雖未見過這位周大夫,但也傳聞過他的大名,當初鄭貴妃難產,眾太醫素手無策,都不敢用藥,眼看著都要被問罪,還是周大夫毛遂自薦,上前立下軍令狀,為鄭貴妃施針用藥,貴妃娘娘方安然生下了七皇子,也就是現在的寧王殿下。
王氏喝了口茶,方持續道:“那些大夫都說不能留這個孩子,我天然是不肯的,當時那孩子都有五個多月了,我那裡捨得?正巧這時候我母親接到信,從金陵趕了過來。尋到這位周大夫給開了藥,又一向調度,才安然生了下來。”
林母這日又是驚又是喜,又陪著說了這好久的話,這時便有些倦了,正倚著靠背閉目養神,待賈敏返來了,方展開眼道:“趙家太太歸去了?”
王氏也點了點頭,說道:“這位老大夫脈息極好,隻要一樣,當初遭了禍事,百口皆被連累,好輕易纔回了故鄉。
林母聞言,沉吟了半晌,說道:“話雖如此,但既然曉得了,我們總得法想子嚐嚐。”
正巧那趙家佳耦來送自家小兒子趙翎來金陵拜師,偶爾傳聞了此事。趙家有感於林家的拯救之恩,剛巧他們曉得一名醫道極佳的老大夫,便趕來向林家報信。
可見平日還是要多積德事,自明兒起,你讓府裡每日打發人到城外給那些貧苦人家舍些粥米。再每月送些衣物被褥並米糧去養善堂。各寺廟道觀也都添些香油錢。”
正一籌莫展之時,忽聽小丫頭說內裡趙家太太送了帖子來,賈敏一時也想不起這趙家太太是哪位,再者本就心煩意亂,哪有精力去會甚麼客人,聞言不由皺了皺眉,對清荷道:“你打發人去說一聲,就說我今兒身上不好,不能出去號召了,等異日得了空再見罷。”
王氏忙擺手道:“這可當不起,老太君這但是折殺我了,自林大人救了小兒的性命,我們闔家高低都感念在心,正思難以酬謝一二,現在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又何足掛齒。”
賈敏聞言,也在一旁介麵道:“這位周老先生算來已是年近八十了,如果想請他出山,隻怕不大輕易。”
王氏道:“這位老先生姓周,祖上曾是前朝太醫,自個兒也曾做過太病院的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