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_浮舟(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他緩緩劃動船槳,頎長身影映在湖水中粼粼而動,蕭蕭肅肅如鬆下風,散慢道:“許是今夏最後一攏荷花了。小王夜訪藕花深處,轟動鷗鷺,才得這些許歸去插瓶清養。”

正要收起衿纓還他,見有柔嫩一片紅色收於袋底,順手摸索出來對著月光一看,幾近要驚得呆在本地。素白掌心上輕飄一抹恰是我除夕當夜掛於倚梅園梅樹上的那枚小像!小允子手巧,小像容態笑容纖毫畢現。任何人隻消細心一看都曉得是我。太不測!茫茫然幾近不知所措。隻感覺腦中縷縷響起《山鬼》之調,迷蒼茫茫似從此岸而來,隔著虛幻的迷津洪渡,隻幾次詠歎一句他剛纔所說的“山中人兮芳杜若”。

“嬪妾於行宮內曾偶遇小小費事,幸得朱紫互助得救。隻是不管王爺傳聞任何乾於承平行宮夜宴當晚的事,都不要對任何人提及曾與嬪妾相遇說話,就現在晚一樣。王爺如應允,乃是嬪妾大幸。”

玄清道:“婕妤好靈的鼻子,是小王統統。”他瞻視如鉤彎月,清淺淺笑似剪水而過的一縷清風,帶起水波上月影點點如銀,“山中人兮芳杜若(2),屈原大夫寫的好《山鬼》。”

我點頭喟歎,“是。夫差是傾一國之力去愛一個女人。是愛,而非寵。若隻是寵,他不會支出如此代價,隻是於帝王而言,這太豪侈。”

心中突地一動,他說從未聽過我這般談吐。而他的話,我又何曾聽彆人說過,豁然間彷彿胸腔當中大開大合,眉莊的話與他的話交雜在一起彭湃如潮,怔怔地說不話來。

他雖不解此中意,還是淺笑應允,“諾。小王隻當是與婕妤之間一個小小奧妙,不說與第三人知。”他又道:“能與婕妤暢談是小王之幸,如清風貫耳。今後有幸,當請婕妤往小王的清冷台一聚,暢言古今,小王當為之浮三明白。”

(2)、出自《莊子-列禦寇》:“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意指不拴欖繩之船,清閒安閒,令人神馳。

蘭舟淩波,劃入藕花深處,清風徐來,月光下白鷺在粼粼的波光中起起落落,偶爾有紅鯉出水濺起水花朵朵。我沉默以對,半晌複又如常淺笑:“王爺多心了,嬪妾隻是就事論事,也是感慨西施紅顏命薄。”

見舟尾堆滿荷花,我微覺迷惑,出言問道:“已是八月末的時節,連蓮蓬也未幾了,為何另有這很多新開荷花可供王爺采摘?”

他不解,“婕妤若如此通情達理,又何故說剛纔的話。”

他似襟懷掩抑,感慨道:“寵而不愛,這是對女子最大的輕侮。”

(3)、山中人兮芳杜若:出自屈原《山鬼》,意義是我所思慕的人就像杜若般芳潔。是表達情義的詩句。

衿纓輕若無物,幾朵杜若已被風乾,似半透明的黃蝶,還是儲存崇高姿勢,幽暗香氣不斷如縷。我會心淺笑,杜如果高潔的香花。

他驀地轉頭,目光似流光清淺掠過我臉龐,“婕妤彷彿心有所觸,是肺腑之慨。”

他亦報以平淡淺笑,回顧望我道:“莊子雲‘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3)清飽食整天,無所事事,繁華閒人一個,隻好遨遊與興。”忽而暴露頑色:“不料本日能與美同舟。竟讓小王有與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