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有個小島_第290章 要護住,還是放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實際上看到了,就屬於悟道。

這也是為甚麼悟空不能背唐僧直接飛到西天取回真經的啟事。

想達到惠能祖師那樣,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是很難的。想按神秀那樣,按部就班,由漸悟到大徹大悟也是很難的。惠能實在也是有漸悟的過程的。

我們能夠瞭解為,燈就是電子的波的形狀,光,就是電子的粒子形狀。

如來佛降伏他時,把他壓在了五指山下,還必須再貼上一道符咒,上書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這六個字又稱: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羅尼、六字規語、嘛呢咒,是觀世音菩薩心咒。實在不過就是降伏其心用的,常念此咒,能借菩薩願力,眾生同頻共振,獲得更好結果。

道家常常用明珠蒙塵來表示神明被邪念所困,不得見大道。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正道,不成見如來。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朋,嗏,眼底逞風騷,苦歸身後。可惜工夫,驀地空回顧,是以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但,我們老是提不起,也放不下。

今後偈能夠看出,惠能是登堂入室了。厥後,惠能被授衣缽,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師。

像作者如許,隻會嘴上瞎BB,就是屬於隻是在實際上曉得,說得天花亂墜,卻並冇有見到,這就是禪宗所說的口頭禪。

這麼說,本身豈不是消不了業,歸不了心,悟不了道了?

我們要曉得,統統的統統,對於三維天下來講,本質上都是波!這紛繁龐大的天下,都是因為我們察看、思慮、乾與而產生的相!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兩相守,緣儘還分離,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朋友,各自尋門走,是以把魚水伉儷一筆勾。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在在寺中南廊壁上題了一偈道:

孫悟空被唐僧收為門徒以後,還需求以緊箍咒加持,才氣降伏, 一起助唐僧降妖伏魔。

神秀還在擦拭灰塵的層次。正如我們修習止觀,尋求入定,尋覓那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地。

父母能健忘嗎?老婆能丟棄嗎?孩子能放棄嗎?功名繁華倒是能夠放一放,詩詞也能夠不寫,但是能忍住嗎?產業要裸捐嗎?方楚楚同意不?

《西紀行》:“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隻在汝心頭。大家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是甚麼?佛就是一個亻再加一個弗字,就是對人的自我否定,曉得我之不存在,就見到佛,見到真正的我了。

悟空也多次在路上說:“若師父見性誌誠,念念回顧處便是靈山”。

但要降伏它,很難!

放不下,那就提起來,觀,觀到詳確入微,觀到你神識怠倦,俄然間或許就空了。

身是菩提樹,

悟又分分歧的層次,分歧的方向。很多悟隻是小悟,悟得不深,或是隻悟了一部分,屬於瞽者摸象,各執一端,統統門派之爭都是因為悟得不完整。悟的最高層次是大徹大悟。

那邊有灰塵。

如前所述,所謂悟,就是窺見那通向高維天下的路子,所謂頓悟,就是看到那高維天下的入口,看到高維天下的不成言說的氣象,這都屬於開慧的範圍。所謂入玄門,展神通,就是能收支那高維的天下,應用高階的能量,這就屬於得法了,進入實證的範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