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地摸了摸這些日子抄好的書,又一本一本的放好。
因而按著四書的治學前後,顧雲浩將殘剩的紙抄了一本《大學》。
先前顧雲濤在家時,那絕對是奶奶李氏的頭號心肝寶貝,而同為孫子的顧雲浩,也要略微靠後點。
抄好以後,顧長光又專門去城裡幫著買來一大張黃皮紙。
把書謹慎地放下,顧雲浩不由甩了甩已經痠麻的手臂。
他現在的字算不上好,但勤奮練字,也寫得出一手工緻的小楷。
這倒是二房人完整冇有想到的。
聞言,李氏不由搖了點頭,道:“讀書人真是辛苦,這麼多書得讀到甚麼時候去喲……”
固然不曉得此中過程,但最後顧雲濤還是如願以償的拜在何秀才名下,到城裡讀書去了。
他已經背完了《幼學瓊林》,隻是文章的意義還冇有全數通透,現在隻要見著顧明琮有空,就會去前去就教。
也因著這個事情,顧家大房跟二房的乾係變得比先前和諧很多,就是當初最不好說話的方氏,也是暖和了很多。
顧長光見兒子這些日抄了這麼多書,怕書籍積了灰,也忙找了一塊木頭,做了個簡易的小書架。
《幼學瓊林》固然不過兩萬多字,但他本來就隻要早晨那麼點時候,加上為了筆跡工緻,抄書的時候還是決計放慢了速率,最後,顧雲浩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候才抄完。
家裡孩子少了一個,世人的心機也開端有些竄改。
看著另有些紙,顧雲浩想了想,就開端抄四書。
如果在宿世,各種冊本到處可見,買本書跟吃頓飯一樣隨便,若不是在這個期間切身經曆,那裡能實在體味到紙張冊本的得來不易。
****
固然現在還冇開端學,也還是能夠抄了,留著有空先看看。
李氏現在對顧雲浩寶貝的很,一傳聞是小孫子要寫書了,天然也不鄙吝,當下就拿了錢讓顧長光從速去城裡買東西。
同時,也決定等顧雲浩十歲的時候,也送去城裡讀書,家裡公中賣力兩個孩子平時的花消,而每年的束脩,則由兩房人本身想體例。
李氏見他滿頭的汗,早早的就洗了個帕子來給他擦臉。
就連方氏,見著公婆給二房拿錢買紙,也冇有說甚麼。
對這個感受最較著的就是顧雲浩。
固然比內裡書店賣的差遠了,但還是比族學裡八十文一本的書好上很多。
以後,他又抄了《千字文》、《千家詩》跟《聲律發矇》。
想著抄書這事是分外的花消,顧長光就跟衛氏籌議,說乾脆二房本身出錢去給顧雲浩買紙墨,因著要抄書,以是乾脆買好一點的紙。
“先生家裡的,我借來用一下。”
說是好一些的紙,實際也就是一百文一刀的竹紙,隻是這紙略微厚一點,寫了字不會浸墨漏墨,能夠兩麵都寫罷了。
在百口人的支撐下,顧雲濤得來了個去縣城讀書的機遇。
但是自從顧雲濤去讀書以後,顧雲浩較著感受家裡人對他更加存眷和正視了。
哪曉得顧明知己道這事今後,也是平話可傳家,以為這事值得費錢。
是以二話不說,就讓李氏拿了二兩銀子給顧長光,讓他去買紙墨返來給顧雲浩抄書用。
想到這裡,顧雲浩不由生出一種要好生讀書的情感來。
就連方氏,對他也還過得去。
隻要關於他的事,顧長光跟衛兩人向來都冇有不肯的,忙點頭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