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拍照,一邊就禁不住生起氣來。不但我活力,陪著我們一起幫手的老鄉們也很活力。一名三十多歲的村民說:“當年也不曉得是甚麼人乾得這類缺德事,應當查一查,法辦了纔對,這麼好的東西,都給毀了,多可惜呀。”1966年我十一歲,冇有資格去“打砸搶”,假定當年也插手瞭如火如荼的“陳舊立新”,明天會不會感到愧對先人,內心深處又該如何清理本身的罪惡……另一名農夫說:“真佩服之前的人,你說當時候又冇有公路,冇有汽車,光這石料運一運要費多大的事,不要說還要一點點雕鏤了。現在倒是進步了,甚麼都有,但是誰另有這份耐煩和技術啊。”當年的罪過不待先人唾罵,古人已經開端盤責了。
白雲寺正殿的柱礎不是常見的方形或者石鼓狀,而是各種形狀的瑞獸麒麟。麒麟雕鏤得非常活潑,形狀各彆,但是麒麟的腦袋全數都給敲掉了。石柱上有石刻的春聯,字體為行楷,蕭灑遒勁。也有各種人物花草、戲劇故事和汗青典故。有“見金不拾”圖,有“文章司命”圖,有“算糧”圖(《算糧》彷彿是一齣戲曲名),有“攜琴探友”圖,有“依樹揮扇”圖――主仆二人,仆人手裡抱著一麵琴,仆人手扶柺杖,悠然得意,中間寫著兩行字:“鬆風騷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消彈。”那份嫻雅的逸緻和情懷讓我看得又建議呆來。
題記:河東與河西是澤州縣柳樹口鎮的兩個村莊,河東為行政村。河東、河西村為天然村,因位於丹河之東、之西而得名。河東村與文明有關的僅剩一座小小的古廟,另有束縛後修建的一座戲台。戲台的簷下裝潢的五角星注瞭然它的修建年代。古廟曾作為村小黌舍利用多年,現現在已然空空蕩蕩一無統統了。
白雲寺正殿對著的是一座古戲台,戲台上的柱礎儲存根基無缺,但雕工和圖案明顯不能和正殿的石礎比,線條簡練了很多,也粗陋了很多。
正殿前麵柱礎上四周雕有號稱“花中四君子”的蘭、竹、梅、菊,有“禾蟹”(調和)圖,有遊魚(不足)圖,有龍鳳呈祥圖,等等不一。也有的柱子風化嚴峻,上麵的圖案被光陰風雨剝蝕得恍惚不清了。
村中最豪華的修建,是一名本村的村民在外搞房地產發了財今後返來修建的豪宅。當代化的修建質料,灰青色的傘狀房頂,琉璃碧瓦,非常氣度。院子麵積約有半畝地,傳聞這座大院冇有人居住,用來養了藏獒。
要不了多久,河西以及近似河西的村落會很快淪為一座座的空殼村,而散落官方的古廟、古民居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