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拾遺_屯城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冇有了

屯城當年的鬆柏蒼翠模糊還在,秋冬之際,紅葉彌滿山穀間的風情還在,但溪澗盤曲,溪儘處的小橋、橋北絕壁上狀若飛樓的菌閣倒是看不到了。在泊園舊址的半山腰上,透過樹枝的杈椏,可模糊瞥見幾處洞窟,那極有能夠就是張慎言筆下的“石屋”。

屯城在明清曾一度名為“仁慈”,張泰交在《受祜堂集?自敘》一文中說:“其地山形似虎,沁流繞之,名虎穀裡。裡緣俗醇厚,官複名裡曰仁慈。”何時規複屯城稱呼的不得而知。

村委主任姓陳,四十多歲的模樣,田字臉,身材高大,對本村的汗青文明爛熟於心,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他話音降落,處所口音讓我聽得不是很懂,但體味到的東西已遠遠超越我的預期。臨彆陳主任贈送我的兩本質料,讓我如獲珍寶,欣喜不已。

張慎言身後由孫子和如夫人田氏扶櫬歸葬。

屯城就位於沁河岸邊的臥虎山下。

據乾隆版《陽城縣誌》卷十六《誌餘》載:“泊園,明太宰張慎言彆業也。在縣東三十五裡屯城。其地名虎穀,本王國光尚書小築,後太宰複營此為菟裘。其處鬆柏蒼翠,溪澗盤曲,秋冬之際,紅葉彌滿山穀間,尤其奇勝,溪儘處為小橋,橋北絕壁,建閣其上,狀若飛樓,言曰“菌閣”,最稱幽曠之居。”想必那座在橋北絕壁上製作的閣樓,遠遠看上去像一隻龐大的蘑菇,以是起名為“菌閣”,張慎言在菌閣完工後,又詩一首,題為《虎穀飛閣成落之》,雲:“彆浦乍晴新雨後,長林才弄好音初。筇將倦矣雲多白,酒忽醒時鬆正疏。淙響欲逋留可住,冷風送善領其他。看來諸好紛繁落,著此孤亭良不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冇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