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攻之何如?早晏何如?
帝曰:論言“夏傷於暑,秋必病瘧”,今瘧不必應者,何也?
岐伯曰:陰陽高低交爭,真假更作,陰陽相移也。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忄栗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
帝曰:癉瘧何如?
岐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並者也。
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
帝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臟?
岐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衛氣客於六府,而偶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瘧者,陰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岐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過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舍間於皮膚以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
岐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這天作稍益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注於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當中,其氣日高,故作日趨早也。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臟,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黃帝問曰:夫瘧皆生於風,其蓄作偶然者何也?
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表裡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
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類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偶然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真假分歧,邪中異所,則不恰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地點,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辟,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當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
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
岐伯曰:此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惡風,以夏病者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