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_第71章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岐伯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故各有製,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敷以言生化。此之謂也。

岐伯曰:高低之理,陣勢使然也。高貴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天賦,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淒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熱至,土乃暑,陽氣鬱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肉痛。火行於槁,流水不冰,蟄蟲乃見。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高超,心熱煩,嗌乾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乃複,霜不時降,善忘,甚則肉痛。土乃潤,水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禾畜,中滿不食,皮肉苛,筋脈倒黴,甚則腫,身後癰。

帝曰: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何如?

帝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無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但是五味所資,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終始分歧,其故何也?

岐伯曰:寒熱燥濕,分歧其化也。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穀蒼丹。陽明在泉,濕毒不生,其味酸,其氣濕,其治辛苦甘,其穀丹素。太陽在泉,熱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鹹,其穀黃今。厥陰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穀蒼赤,其氣專,其味正。少陰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穀白丹。太陰在泉,燥毒不生,其味鹹,其氣熱,其治甘鹹,其穀黃今,化淳則鹹守,氣專則辛化而俱治。

帝曰:善!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製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儘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儘,行複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岐伯曰:六氣五類,有相勝製也。同者盛之,異者衰之,此六合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陰司天,毛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毛蟲育,倮蟲耗,羽蟲不育。少陰司天,羽蟲靜,介蟲育,毛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不育。太陰司天,倮蟲靜,鱗蟲育,羽蟲不成;在泉,倮蟲育,鱗蟲不成。少陽司天,羽蟲靜,毛蟲育,倮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毛蟲不育。陽明司天,介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介蟲育,毛蟲耗,羽蟲不成。太陽司天,鱗蟲靜,倮蟲育;在泉,鱗蟲耗,倮蟲不育。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分歧,其故何也?

岐伯曰:氣候製之,氣有所從也。

帝曰:願卒聞之。

帝曰:歲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氣使然?

帝曰:何謂也?

帝曰:其久病者,有氣從不康,病去而瘠,何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