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_第74章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帝曰:願儘聞之。

壬辰 壬戌歲

岐伯曰:請遂言之。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戰役,少陰所至為暄,太陰所至為埃溽,少陰所至為炎暑,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時化之常也。

岐伯曰:運過分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

己醜 己未歲

岐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複,有效有病,分歧其候。帝欲何乎?

庚寅 庚申歲

上太陽水,中太角木運,下太陰土。寒化六,風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酸和,下甘溫,藥食宜也。

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腫,隨氣地點,以言其變耳。

帝曰:差稀有乎?

岐伯曰:氣候不敷,地氣隨之,地氣不敷,氣候從之,運居此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堪,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勝則氣候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抵》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

岐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所謂主氣不敷,客氣勝也。

厥陰所至為裡急;少陰所至為瘍胗身熱;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少陽所至為嚏嘔,為瘡瘍;陽明所至為浮虛;太陽所至為屈伸倒黴;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化;太陰所至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茂化;陽明所至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化,佈政之常也。

帝曰:願聞地點也。

厥陰所至為撓動,為迎隨;少陰所至為高超焰,為曛;太陰所至為沉陰,為白埃,為晦暝;少陽所至為光鮮,為濃雲,為曛;陽明所至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淒鳴;太陽所至為剛固,為堅芒,為立;令行之常也。

黃帝問曰: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

火鬱之發,太虛腫翳,大明不彰,烈焰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焦黃,流行惑言,濕化乃後。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麵、首、四肢月真憤,臚脹瘍痱,嘔逆瘛,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忱熱,甚則瞀悶懊忄農,善暴死。刻終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動複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華髮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前兆也。

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

岐伯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上太陽水,中太羽水運,下太陰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岐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頒發不遠熱,攻裡不遠寒。

上厥陰木,中少角木運,下少陽相火。清化熱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風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辛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厥陰所至為軟戾;少陰所至為悲妄;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湧;陽明所至皴揭;太陽所至為寢汗痙。病之常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