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_第89章 邪氣臟腑病形第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岐伯答曰:身當中於風也,不必動臟。故邪入於陰經,則臟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腑。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腑。

黃帝問於岐伯曰:五臟之所生,竄改之病形何如?

岐伯答曰:胃合於三裡,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心,膽合入於陽陵泉。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瘺、偏風,頭以下汗出不成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見日光。小甚為泄,藐小為消癉。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高低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瘺,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堪其上,其應善矣。

黃帝曰:滎輸與合,各馳名乎?

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染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瀉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本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黃帝曰:願卒聞之。

黃帝問於岐伯曰:首麵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淩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但是其麵不衣何也?

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餘願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何如?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

岐伯曰: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

黃帝曰:治內腑何如?

岐伯曰:虛邪當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當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如有若無,若亡若存,無形無形,莫知其情。

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把穩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裡也。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如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大甚為內癰,善嘔;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藐小為消癉。滑甚為潰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溢飲,微澀為攣筋痹。

黃帝曰:此中於陰何如?

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麵,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熱甚寒不能勝之也。

黃帝曰:邪當中人,其病形何如?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以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岐伯曰:愁憂驚駭則悲傷。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有所墮墜,惡血留內;如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分,汗出浴水,則傷腎。

岐伯答曰:麵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跗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黃帝曰:取之何如?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彆也。

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故曰:邪當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腑,中於陽則溜於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