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之法
《軍讖》曰:強宗聚奸,無位而尊,威無不震。葛藟相連,種德立恩,奪在位權,侵侮下民,海內嘩喧,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軍讖》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軍讖》曰: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故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故禮而悔怨者士不止,賞而悔怨者士不使。禮賞不倦,則士爭死。
《軍讖》曰:發兵之國,務先隆恩。攻取之國,務先養民。以寡勝眾者,恩也。以弱勝強者,民也。故良將之養士,不易於身。故能使全軍如一心,則其勝可全。
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並而敵國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
十禍
《軍讖》曰: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六合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前,動而輒隨。故能圖製無疆,扶整天威。改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
《軍讖》曰:佞臣在上,一軍皆訟。引威自與,動違於眾。無進無退,苟然取容。兼任本身,行動伐功。誹謗大德,誣述庸庸。無善無惡,皆與己同。稽留行事,號令不通。造作奇政,變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禍患。
故曰:莫不貪強,鮮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賢人存之,動應事機。舒之彌四海,卷之不盈懷。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敵國服。
《軍讖》曰:奸雄相稱,障蔽主明。譭譽並興,梗阻主聰。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夫主將之法,務攬豪傑之心。賞祿在功,通誌於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含氣之類,鹹願得其誌。
《軍讖》曰:世世作奸,侵盜縣官,進退求便,勉強弄文,以危其君,是謂國奸。
剛柔兼濟
《軍讖》曰:良將之統軍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成當,可下而不成勝。以身先人,故其兵為天下雄。《軍讖》曰:軍以賞力表,以罰為裡。獎懲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軍讖》曰:賢者所適,其前無敵。故士可下而不成驕,將可樂而不成憂,謀可深而不成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表裡不信賴,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
將者能思士如渴,則策從焉。夫將拒諫,則豪傑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臣倦。專己,則下歸咎。自伐,則下少功。信讒,則眾離心。貪財,則奸不由。內顧,則士卒淫。將有一,則眾不平。有二,則軍無式。有三,則下奔北。有四,則禍及國。
《軍讖》曰:將之所覺得威者,號令也。戰之以是全勝者,軍政也。士之以是輕戰者,用命也。故將無還令,獎懲必信,如天如地,乃可禦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軍讖》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強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子,國受其咎。
將禮
《軍讖》曰:“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