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禮
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六合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前,動而輒隨。故能圖製無疆,扶整天威。改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
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耕桑不奪當時,薄賦斂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則國富而家娭,然後選士以司牧之。夫所謂士者,豪傑也。故曰:羅其豪傑,則敵國窮。豪傑者,國之乾。百姓者,國之本。得其乾,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將者能思士如渴,則策從焉。夫將拒諫,則豪傑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臣倦。專己,則下歸咎。自伐,則下少功。信讒,則眾離心。貪財,則奸不由。內顧,則士卒淫。將有一,則眾不平。有二,則軍無式。有三,則下奔北。有四,則禍及國。
《軍讖》曰:佞臣在上,一軍皆訟。引威自與,動違於眾。無進無退,苟然取容。兼任本身,行動伐功。誹謗大德,誣述庸庸。無善無惡,皆與己同。稽留行事,號令不通。造作奇政,變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禍患。
夫為國之道,恃賢與民。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支,則策無遺。所適如支體相隨,骨節相救,天道天然,其巧無間。
主將之法
《軍讖》曰:奸雄相稱,障蔽主明。譭譽並興,梗阻主聰。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軍讖》曰:良將之統軍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成當,可下而不成勝。以身先人,故其兵為天下雄。《軍讖》曰:軍以賞力表,以罰為裡。獎懲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軍讖》曰:賢者所適,其前無敵。故士可下而不成驕,將可樂而不成憂,謀可深而不成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表裡不信賴,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
《軍讖》曰: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軍讖》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視其堆棧,度其糧食,卜其強弱,察其六合,伺其空地。故國無軍旅之難而運糧者,慮也。民菜色者,窮也。千裡饋糧,民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夫運糧千裡,無一年之食;二千裡,無二年之食;三千裡,無三年之食。是謂國虛。國虛則民貧,民貧則高低不親。敵攻其外,民盜其內,是謂必潰。
《軍讖》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軍讖》曰: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故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故禮而悔怨者士不止,賞而悔怨者士不使。禮賞不倦,則士爭死。
論將
夫統軍持勢者,將也。製勝破敵者,眾也。故亂將不成使保軍,乖眾不成使伐人。攻城則不拔,圖邑則不廢,二者無功,則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則將孤眾悖,以守則不固,以戰則奔北,是謂老兵。兵老則將威不可,將無威則士卒輕刑,士卒輕刑則軍失伍,軍失伍則士卒流亡,士卒流亡則敵乘利,敵乘利則軍必喪。
十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