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玩淘寶_第一百七十七章 饑餓營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知府陳洪謐搶先開口說,“姑蘇城、吳縣作為姑蘇府的治所,安設流民乃是理所當然,方軍門,我建議這些流民全交由吳縣來安設。”

方原早已在心中算計安妥,不假思考的報了價,“一百斤,此中四十斤上繳,其他的六十斤,遵循老端方分派。”

推行雜交水稻的收益,必必要在各方好處相乾群體裡妥當分派,才氣獲得各方的支撐,不然,被侵害好處的那些人反麵方原玩命纔是怪事。

這個代價是方原沉思熟慮後的開價。

方原的態度很較著,為了給流民做主,哪個縣承諾的地租更低,哪個縣的配額就越大。

方原環顧一週,淡淡的說,“考慮到安設流民還需搭建屋舍,本軍門也不難堪諸位,每畝地隻能征收六成田租,不能再高。”

因朝廷對江南的賦稅較重,羊毛出在羊身上,江南地主收取耕戶的地租也是最高的。心善的地主,起碼也是五成起收,六成、七成的不計其數,乃至另有每畝收取兩石糧食的天價地租。

對陳洪謐這些官員來講,每畝能貪汙的糧食,從二十斤長成了三十斤,支出增加了五成,已靠近方原清算姑蘇府田賦之前的支出。

所謂的老端方,就是方原和全部官僚體係,一人分一半。

糧食這玩意,夠溫飽就行,並不是越多越好,產量上去了,糧價就跌了,對方原實在並無好處。

姑蘇城,吳縣,安設流民五萬;太倉州,安設流民五萬;常熟縣,安設流民四萬;嘉定縣,安設流民三萬;長洲縣,安設流民三萬;吳江縣,安設流民兩萬;崑山縣,安設流民一萬。

這第一批流民的安設,乾係到方原的官聲民望,更乾係到此後更大量的流民安設。充分轄渾家口基數,乃是方原雄圖大業中的關頭一步,毫不能出岔子。

地租題目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

眾官吏那裡敢和方原透這個底,誰如果誠懇交代了,估計第一個清算的就是誰,便開端一個個裝聾作啞,陪笑不止。

兩家共領受五萬流民,安設用度一個流民一次性破鈔一兩銀子,也就是五萬兩銀子。承包五萬畝雜交水稻,每畝增收六十斤,起碼能夠增收三百萬斤,也就是二萬五千石,兩季就是五萬石糧食,十萬兩銀子的支出。

眾官吏、富商在內心冷靜算了賬,方原的這個開價各方絕對是無益可圖。接下來,就是掠取這三十萬畝的額度了。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搶的多賺的多。

“你們這些富庶的州縣就不要肥上添膘了。方軍門,我們長洲縣地盤瘠薄,窮啊!百姓雖辛苦奮作,但還是食不充饑,就希冀著方軍門能在長洲縣實施仁政,照顧照顧。”

還是席本楨利落的問道,“方軍門,你就直接公佈,這三十萬畝實驗田,每畝的地租是多少吧!”

有了席、沈二家領頭,肯定了地租的成數,以陳洪謐為首的官吏就開端紛繁認領三十八萬畝的配額。

方原分派了詳細的份額,又再次向常州府衙,另有各縣縣令重申,“諸位同僚,安設流民之事,事關剿除流寇的大政方略,全朝廷都在盯著我們姑蘇府。此事如果辦好了,本軍門是臉上有光,諸位自是政績斐然;若辦砸了,本軍門臉上無關,諸位日子必定也不會好過。”

對方本來講,雜交水稻在淘寶采辦的本錢是一百五十斤水稻,每畝方原賺取一百五十斤,三十萬畝,一年兩季,就能賺起碼六十萬石糧食,賣種子的支出就足以養兵十萬的用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