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陣梆後,又敲響齋堂前的雲板,僧眾們就到齊了,看架式也是各忙各的,這麼大一個寺廟,五小我辦理,不算農活,光這打掃一項就夠累的。
果山大師趁便提及魚梆的講究,本來十方叢林是魚頭朝廟門,而子孫廟則是魚尾朝廟門。
齋飯很簡樸,素油燴蘿蔔片;青菜和蘿蔔纓切碎後鹽漬,再擠掉水分清炒;剩下就是豆花飯了。
李君閣不美意義地摳了摳腦門:“嗬嗬,齋飯太好吃了,一不謹慎多吃了幾碗。”
佛教用的雲板,多用銅、鐵鑄成,直徑三尺擺佈,形狀像雲紋,故稱雲板。
李君閣笑指遠處山下:“鵝黃,瘦綠,朝雨,夕陰,草木叢林、稻麻竹葦、遊魚飛鳥,山石微塵,是否都有知有情?”
第二百八十九章齋飯
李君閣佩服得五體投地:“高!實在是高!徒弟法理精深,我聽得是如沐東風啊!”
一行人都興趣昂揚,因而大師又跟著果山徒弟去後山旅遊。
說完踏了踏腳下,說道:“就是這裡了,鳳凰超出於龍脊之上,天然暗合了西太後的情意。因而纔有了賜下半幅鑾駕重修法王寺的後續。”
“夾川與瀘納交界之地,有一座七丁山。”
這時外邊的魚梆響了,果山徒弟站起來講道:“各位不要嫌棄,就和我們一起吃道齋飯吧。”
不曉得是不是春節大魚大肉吃太多的乾係,李君閣感覺這頓素餐太合胃口了。
阿音拍著雙手,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嗯!二皮方纔用飯的時候,必定啥都冇想,吃在當下!”
不過用齋的根基法則李君閣還是曉得的,特彆是寂靜,也就是止語這一條,那必須守得緊緊的。
以後才氣開端用餐。
果山大師照顧奶奶,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給大師講法王寺的典故:”說到西太後何故對法王寺如此看重,就得說說法王寺地點地鳳凰頂。”
“從七丁山起脈,以龍掛山為首,蜿蜒向東北三十裡,徒經九座山嶽,在最北端結成一座渾圓雄峙的山嶽叫龍胯山。”
普通掛在齋堂廊下,每到用齋時敲擊,屬於飲食報時用的板,又叫火板、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