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技術就絕了,識貨的又齊聲喊:“掌墨師!妙技術!”
然後就見阿衝叔倒上一杯酒,喝了一口,這是仆人家報答木工徒弟的,阿衝叔喝得心安理得。
阿衝叔嘴裡的唱詞又換了:“手攀雙龍,腳踏雲梯,步步登高,節節升起。”
話音剛落,阿銅也封贈道:“坐在梁尾望四方,此個屋場好氣象,前有龍頭吞珍珠,後有龍尾戲銀浪,左邊修起金銀庫,右邊修起魚米倉,金銀庫裡藏珍寶,魚米倉內萬擔糧。”
這當然是四爺爺的手筆。
接著,阿銅也手持金帶纏住梁尾,邊纏邊說封贈詞:“徒弟纏頭我纏尾,主東坐起百事美,主東坐在銀山上,銀山腳下淌金水。”
圍觀世人又是齊聲喊好。
“上五步,五虎將,武鬆打虎景陽崗,景陽崗上擒猛虎,到此威名天下揚!”
“說粑粑,造粑粑,講起粑粑多少話,正月立春雨水多,仲春驚蟄響犁耙;三月腐敗灑穀種,四月立夏栽秧忙;蒲月芒種忙薅草,六月立秋秋風涼;七八玄月稻穀老,主家開鐮喜洋洋!”
“粑粑又乖又好吃,搶得粑粑是財喜,白叟吃噠要年青,細娃吃噠不抱病。”
然後兩人同時喊道:“青龍白虎守金梁!世代連綿萬年長!”
阿衝叔跟阿銅一左一右,來到屋頂登上頂柱以後,一人抬起梁木的一頭,高高舉起,就聽阿衝叔高喊一聲“左青龍――”
好個阿衝叔,左手執杯,右手擎壺,腳下極穩,嘴裡又是一套詞:“一步一勞永逸,兩步兩儀太極,三步三生佳運,四步四平八息,五步五彩繽紛,六步六條約春……”
阿衝叔跟阿銅分站兩邊,阿衝叔先纏梁頭,邊纏邊封贈道:“手拿金帶長又長,拿起金帶纏屋梁,左纏三圈開銀庫,右纏三圈開金行。”
福地呈祥青龍纏玉柱。
兩個弟子上到屋架上頭,將粗繩垂至空中。
阿衝叔向四方拱手錶示報答,李君閣從速遞上紅綢,壓勝錢,這就是要“包梁”了。
踩梁,就是由掌墨徒弟從已經安好的梁木上走一個來回。踩梁徒弟,要穿上仆人家早就籌辦好的新鞋,穿舊鞋踩梁可不可。
大梁纏好,又有兩個弟子上到屋上,上頭四人開端提拉大梁,阿衝叔跟阿銅則鄙人邊虛托大梁,沿著兩邊方纔安裝好直到屋頂的木梯往上走,升梁典禮開端了。
司老爺子看得鼓掌直讚:“老政委這手字,真不是蓋的!”
梁慧麗司星準一行人看得目瞪口呆:“哇塞!好嚇人的場麵!”
倆國際朋友妹崽跟娃子們一樣,連素材都不拍了,擠在人群裡又是笑又是跳,高舉著雙手一邊胡亂喊一邊胡亂接。
粗繩這時就不能叫粗繩了,得改口叫“金帶”。
又是引來一片彩聲。
下邊鄉親們這就都瘋了,嘻嘻哈哈地搶糖搶粑粑,場麵那叫一個混亂又喜慶。
這時,老媽笑嗬嗬地遞給李君閣兩個籃子,裡邊是酒菜、糖果,上麵用紅紙蓋著,李君閣將籃子係在繩索上,由苗娃們吊到梁上。
阿銅接了一聲“右白虎――”
等苗娃們將兩桶粑粑雜糖拉上屋頂,人群就瘋了,娃子們衝到梁下又喊又跳:“阿衝叔!阿銅哥!這裡這裡!”
“上六步,綠蔭蔭,宋朝女將穆桂英,招兵買馬楊宗保,大破天門卻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