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處_62火工頭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他轉頭看了看,這時的月餅並不滿是圓的,有菱花狀,梅花狀,周遭不拘,堆在盤子裡也頗都雅,便笑道,“一會兒再吃。”他抬高聲音道,“我拿到九陽了。”

他出去放輕了手腳,華箏卻立即昂首看他,明顯並未睡著。楊康便問,“有冇有擔憂?”她揉了揉眼,“之前一向在睡。明天彷彿是中秋,到處都吵喧華鬨的,不能消停弄月麼。”

一行人下到山下,幾位和尚倉促告彆拜彆,城裡宵禁頗早,因此楊康常常下山後都是翻牆出院纔回到堆棧。本日是他頭一次到這麼晚回城,卻見城中非同以往,夜市上燈火燦爛,遊人如織,酒樓上歡聲笑語,推杯換盞。自宋以來,中秋便是不眠之夜,不需宵禁,隻要夜色晴好,人們便爭相占樓弄月,宴飲達旦,年青人更是結伴出遊,相持踏歌而行,連這小小縣城也是很有一番熱烈氣象。

那和尚發了號令,轉眼就見有幾十餘僧眾進入閣中,將手中提燈安設在木架上,映得屋中亮如白天,一層留下十人擺佈,其他人都湧上二樓,明顯眾僧心中更加著緊的是二層的武學秘笈。

那兩個小沙彌也鎮靜起來,“施主,寺中不便,請在此等待,稍安勿躁。”說罷,一個便倉猝拜彆問環境,另一個留在此處,也是在門口望眼欲穿。楊康雖不知產生何事,但見有機遇,便故作獵奇狀也站起家來,將那裝著達摩祖師楞伽經的錦盒籠在身後。

說罷,便派了兩個知客僧幫他清算雜物,又有兩個高輩武僧跟在身後權作庇護之意,等出了屋,發明閣外有更多人手持木棒,層層保護。那兩個知客僧一起引楊康出寺,隻見到處森謹防備,及出了寺門,便見山路上也有人四周巡查,兩三人一隊,從步法身形來看都是武功較高的和尚。

屋中隻要燭火之光,倒還不如月光亮亮,隻見來人穿戴僧鞋僧袍,身材高大,鐵塔普通直挺挺地立在窗前,麵色暗淡不明,卻不知是因為神情不善,還是僅僅因為背光而立。

那梵衲橫眉道,“我那邊鬨了那麼大動靜,你都拿不到,真夠冇用的。”說完又是一聲嘲笑,“有冇有還不是你說,到底有冇有搜搜就曉得了。”

楊康便問道,“敢問幾位大師,究竟產生了何事?”一個和尚合掌道,“此乃我少林內部之事,還望施主不要多問,今後亦不要多言。”

那梵衲冷冷道,“告密了又能如何,我既然能從寺裡出來,就不會再被抓歸去。”

華箏隻當是楞伽經失落之事透露,在身後猛地攥住他袖子,楊康卻已知來者何人,沉聲問,“你來做甚麼?現在全部少林寺都在通緝抓捕你歸去領罪,你不怕我去告密?”

回到堆棧,就見院中搭起了簡易的戲台,倉促而就的裝潢也非常華麗,圍著戲台便是幾條桌椅,桌上放滿茶果糕餅,圍坐的人多數帶著家中小孩,又有一班伶人在上吹拉彈唱,插科譏笑,引得院中人時不時地轟然喝采。

《宣和畫譜》裡描述:“中秋夜,婦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

他立即警悟,單聽腳步聲,此人身負武功。因而二人將九陽真經藏到床幃後,就聽那腳步聲的仆人在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