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括一怔,連連擺手,“這位戒兄,齋飯便也不必了。隻是,小僧確有要事,受人之托,必得親見禪師,方算忠人之事,不負信賴。”
“心憂的,又豈止為師一個?”姬沙搖眉,定定瞧著祝掩,半晌方道:“見肥胖了。”
姬沙得見祝掩,一扯韁繩,麵上憂色難藏,口唇雖開,倒是未發一言,先是回身,眼風儘掃身後弟子,待畢,已然上馬,放腳便朝祝掩而去。
同括見狀,連宣稱謝,惜其不知,那小僧,全不顧削髮人麵子,扯起謊來,麵不改色。此一時,那魚悟和尚那裡身在垂象皇宮,其正取座寶象寺內一處奧妙禪房,指尖輕點身側桌麵,滿臉怒容。
胥留留深施一揖,輕道:“姬宗主客氣。”
宋又穀見狀,輕應一聲,已是緊隨其上,離了茶桌。
“受人所托?靈和寺那邊遠陋寺,能有何人值得本座看上一看?”魚悟略顯不耐,稍頓一刻,卻又得了主張,輕聲叮嚀道:“那幾人昨夜受伏之時,亦要挺身救那和尚,想來現在斷不會立時舍了他不顧。你等,這便帶人往寺外探看,莫要驚擾百姓,如果得見那四人,便悄悄給本座帶了來!”
胥留留眉關微攢,淺抿一口茶湯,支吾道:“祝大人,如果昨夜林中人馬,當真來自禪活門,你猜,魚悟師可會……”
同括月朔進了寶象寺,便尋了一院內和尚,恭敬起手,詢道:“阿彌陀佛。這位戒兄,小僧遠自南麵靈和寺來,誠乞魚悟禪師親見,不知戒兄可否幫手?”
稍頓,魚悟手上行動乍止,將那掛珠一貼胸膺,抬聲詢道:“昨夜那群人,既已過招,可看得出其來路?”
正於此時,禪房外打門聲急,魚悟啟瞼,稍一表示,堂下弟子得令,啟門引了房外弟子入內。
姬沙瞧一眼聞人戰,正見其往祝掩身後一藏,單掌扶額,連對視亦是不敢。姬沙見狀,再打眼一瞧祝掩,也不便多說,唯令身後幾名祥金衛上馬,將馬匹讓與祝掩等人,這便悶頭,直往寶象寺趕。
“徒兒之過,惹師父心憂了。”
“弟籽實在辯白不出。隻是弟子念著,如果祥金衛,其為何不以真臉孔示人?”
胥留留聞聽,側目定定瞧著祝掩,半晌,方見他麵現苦色,啟唇應道:“奧妙這事兒,可大可小。若無瞞天過海之能,便求些可貴胡塗的運氣,如果二者皆不成得,怕是日子過得提心吊膽,食難下嚥,夜難安眠……如此,即便留了命在,怕也是生不如死。”
念及此處,祝掩立時起家,不待身側餘人反應,已是疾步上前,拱手立於那人馬之前丈遠,朗聲緩道:“徒兒,給師父存候。”
“稟國師,方纔……方纔弟子顛末內院,正巧碰到一人……”新來弟子聲音短促,拱手道:“那人,昨夜我等伏擊之時,便同那金衛珠衛混在一處。”
祝掩低眉笑道:“徒兒出門不過數日,哪有師父說的這般暗澹。”
未待祝掩回聲,宋又穀已是接道:“胥蜜斯還在怕那小和尚被人滅口?”
“謹遵國師叮嚀,左大臣已然曉得此行深意。”
另一邊,魚悟正於禪房靜待,陡聞弟子回報,說是雖尋得胥留留下落,然冇法落手。魚悟尚不及扣問啟事,又聽得寺內和尚抬聲急稟,說是三經宗主姬沙到訪,人已然過了大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