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經_第8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者修福人。持戒人多是削髮菩薩。修福多是在家菩薩。大智論雲。削髮菩薩以屍羅為首。在家菩薩以檀為首。是故今文但明二人。然此二人具通大小。如有所得小乘二人則不信波若。故下文雲若樂小法者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若大乘二人樂無所得乃信是法。故下文雲此經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如果論經便有三人。論雲不空以有實菩薩三德備。第三便是聰明人也。前之二人名為聞信。若聰明人此是證信也。又言。能信之人既是勝人。故舉止行二善物情所貴。以褒歎之令得信受。持戒是止善。修福是行蓋。此二攝統統善儘。則諸惡莫作諸善推行故舉此二攝統統人也。於此章句下。第三明所信之法。即上因果法門名為章句也。能生信心下。此第四正辨於經生信。以此為實者。便是無所得實信。如有所得信雖異小乘不信。若望無所得信還成不信。故大品有信毀之品。欲明有所得信此即成毀。今此是無所得實相正信。故言以此為實。亦信波如果法之實相。故雲以此為實也。當知是人下。此第五明信之所由。以是聞經決能信者。良以殖因積久故能信受。故涅槃雲。熙連河沙諸如來所發菩提心。然後乃能於惡世中不謗是經。今亦爾。三多久殖故能信而不謗。文有二句。前句明非值少佛。以於下。第二句明值於多佛也。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下。第六章明信得好處。凡有二益。一者外為諸佛知見。二者內得無邊功德。然信波若之利難可稱量。今舉一念之信尚獲無邊功德。始終之信故複難言。如來懸鑒信謗皆知。現在偏舉信人者。略有三義。一者此經是諸佛之母為佛保護故。若生希向則為佛所記錄。故大品雲。佛常以佛眼觀此經卷。若受持者則為佛護念。為如來之所齒錄。直置人間為天王貴勝知友。尚自歡樂。況為如來之所敬愛耶。二者此福與虛空等。豈下地所能知。唯佛窮其邊底。三者佛無二言。言必可托。今明信很多福。故其福必知多。問何人原因名為知見。答論雲。如來願智力知非是比智知。佛眼所見非肉目睹。又佛知此人行菩提因。見此人得菩提果。故言知見。何故故下。此是第七廣釋淨信之義。若依論師釋。上來透明三種人信。此的辨第三聰明人信。今明此言即通。上釋於信得德福無邊。今釋無邊以是。良由得無生信故其福無邊。但無生信自具二種。一者聞信。二者證信。就此釋中有三何故。故大開三彆。第一明得。第二明失。第三勸舍失從得。此是初。自有兩句。初句明眾生空。次句明諸法空。以是明此二空釋信義者。大智論雲。知眾生及法不生故名無生法忍。雖渡眾生。眾生畢竟不成得便是無眾生。雖行萬行。諸法畢竟不成得此即無生法忍。是故今辨此二空為無生淨信。又眾生空故是無果患。諸法空故即無因患。以是者何。會法已成人故。法因此人果。因果兩患雙離故其福無邊。又無人見故超凡夫地。凡夫著我不知無我。今辨無我即離凡夫地。又知法空故離二乘地。二乘之人但得人無我不得法無我。又以無人故離煩惱障。已冇法故離於智障。超凡越聖兼二障俱儘。是故其福無邊。離人見中具無十六。今但略故止言無四。五陰中起我我所心。故名為我。不竭不斷相續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