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王敦用兵,謝卿便為主將。孤倒想問問,現在我軍東進荊州,水陸兩路皆被封閉,想要強行衝破,殊為費事。疇前的打算既然難以實施,卿將何故措置?”
殿中低聲群情紛繁。高嶽一向鎖住的眉間漸漸伸展開來,但隨即又重新蹙起。正要說話時,上麵一個聲音驀地叫道:“慢著!此計雖好,但依鄙人定見,還是不成行!此中有一處最底子的疏漏處,鄙人正要劈麵叨教謝君候,倒要看你如何解釋。”
當下謝艾便將荊州之事的前後局勢,都當眾先容了一遍。高嶽也曉得王敦之反,謝艾在暗中下了很多推力。但比如廯疥既然必定要發作,那還不如早些讓它收回來。依著王敦本人的脾氣、職位、氣力和野望等實際環境,從他與天子司馬睿不成調和的衝突等實際考慮,王敦是必定要造反的。以是,高嶽默許乃至支撐了謝艾的行動,早些將王催促反了好,時候越長,他有能夠氣力更加強大,屆時要想擊敗他,反而會愈發毒手。
這話一出,殿中世人都非常訝異,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高嶽劍眉一挑,想了想又搖首道:“旬日內,譙郡王應當還能守得住。但無路可行,我軍如何出兵?”韓雍麵色彷彿,也出言扣問:“南下或東去長沙的水路陸路,皆被王敦軍隊鎖住,若要強行衝破,也可使得,但就怕會遲延光陰,到時候路打通了,長沙也早就淪陷了,援救便落空了意義。倒要就教謝君候,我軍莫非插翅飛去不成?”
<!--go-->
“臣為大王詳細計算:涪陵郡最西南處的酉陽城,與湘州緊密交界。若今後地出兵,一起往東疾行,三日便可到達湘州的沅陵。然後從沅陵處,再順沅江東去,到益陽時,最多四日。然後當即棄水路而上陸路,便可往南奔向長沙,中間又不過兩日。再休整半日,連頭帶尾,旬日內便可兵臨長沙城下,堪堪打魏乂一個措手不及,這便是臣的奇兵之計。”
謝艾娓娓道來,因為他向來事事上報,以是高嶽根基都曉得。但殿中很多文武並不知情,以是還是讓謝艾重新到尾講完。末端高嶽點點頭道:“卿說的這些,確是真相。早前,我軍因應允與石勒東西夾攻劉曜,戰事既開,便如開弓之箭冇有轉頭路,故而一度投入了最大力量,不管如何要得勝,故而確切冇有多餘精力再放在荊州那邊。但是軍事上冇不足力,不代表毫不顧及荊州。近兩年來,我軍的眼睛,還是在一向盯著王敦的。眼下既然我們已緩過氣來,下一步,應當要籌辦對南邊用兵了。”
“不敢言就教。”謝艾還是謙遜有禮,不慌不忙道:“大王之憂,韓公之疑,以及諸位同僚的猜疑,都是有事理的。但實際上,通往長沙的路,實在另有一條坦途,且不在王敦的節製區內。”
謝艾躬身見禮,馬上朗聲應道:“我梁州軍,士氣昂揚,為大王而戰的決計毫無擺盪。如果輕裝疾行,在旬日內兵臨長沙城下,俄然向魏乂建議打擊,能夠包管能夠打敗他!”
高嶽劍眉微蹙,如有所思,打斷他的話道:“卿說的,孤都明白。孤也曉得湘州局勢,現在非常不妙。但是王敦派了大將魏乂統兵兩萬,專門去打長沙,是曉得譙郡王絕無救兵,而存了誌在必得的心機。譙郡王固然忠忱,但無法麾下兵士戰力低下,氣力不如魏乂,接連損兵折將,隻好絕望地坐困愁城,有甚麼體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