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當時《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一本隨報附送的《東南亞週刊》,這篇小說是為那週刊而寫的,書名本來叫做《素心劍》。
本章跋文
他是江蘇丹陽人,家裡開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鄰居一個仙顏的女人對了親。家裡積儲了幾年,就要給他結婚了。這年十仲春,一家財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這家財主又開當鋪,又開醬園,家裡有座大花圃。磨豆腐和磨米粉,事情是差未幾的。財主家過年要磨好幾石糯米,磨粉的工夫在財主家後廳上做。這類磨粉的事我見很多了,隻磨得幾天,磨子旁地下的青磚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足跡,那是推磨的人踏出來的。江南各地的民風都差未幾,以是他一說我就懂了。
我祖父而後便在故裡閒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奇蹟。他編一部《海寧查氏詩鈔》,稀有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歸天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厥後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名流來弔喪。當時領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起哭拜而來。據我父親、叔伯們的說法,那兩人走一裡路,磕一個頭,從丹陽直磕到我故裡。丹陽雖距我家不很遠,但對這說法,現在我不大信賴了,小時候天然信之不疑。不過那兩人非常感激,最後幾裡路叩首而來當然是很能夠的。
不錯,他們個個都發了瘋,紅了眼亂打、亂咬、亂撕。狄雲見到鈴劍雙俠中的汪嘯風在此中,見到“落花流水”的花鐵乾也在此中,更有很多人是曾到雪穀中去救水笙、又出言欺侮她的群豪大漢,此中很有些是為人仁義的豪俠。他們普通的都變成了野獸,在亂咬、亂搶,將珠寶塞到嘴裡,咬得格格作響,有的人把珠寶吞入了肚裡。
這些人中毒以後,大家都難活命,淩退思、萬圭、魯坤、卜垣、沈城等人作了很多惡,終究發了大財,但不必去殺他們,他們都已活不成了。
有一次,他病得很短長,我到他的鬥室裡去瞧他,拿些點心給他吃。他跟我說了他的出身。
他說:“真是菩薩保佑,不到一年,老爺來做丹陽縣正堂,他白叟家救了我命。”
俄然間門外號角聲嗚嗚吹起,廟門大開,數十名兵丁衝了出去,高叫:“知府大人到,誰都不準亂動。”隨後一人身穿官服,傲但是進,恰是荊州府知府淩退思。他在城內城外耳目浩繁,這些江湖豪客當中便混得有他的部下,一得訊息,立時提兵趕來。
和生說,我祖父接任做丹陽知縣後,就重行審判獄中的每一個犯人,得知了和生的委曲。但是他刺人行凶,確是究竟,也不便擅放。但如不放他,他在獄中今後必然會給人害死。我祖父去官回家時,乾脆悄悄將他帶了來,就養在我家裡。
淩退思的部下又怎會不搶?兵丁先俯身撿拾,因而官長也搶了起來。誰都不肯掉隊。戚長髮在搶、萬圭在搶、連堂堂知府大人淩退思,也忍不住將一把把珠寶揣入懷中。
鵝毛般的大雪又開端飄下,來到了昔日的山洞前。
鄧之誠先生的《中華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