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364章 鹿鼎記(1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澄心道:“山下喇嘛堆積,顯將倒黴本寺,願聞方丈師叔對付之策。”韋小寶道:“我想了半天,想不出甚麼好主張,隻好睡覺了。大夥兒在災害逃,隻好逆來順受,刀來頸受,人家一刀砍來,用脖子去頂它一頂,且看那刀子是否鋒利,砍不砍得出來。”

澄通向西一指,道:“那邊另有。”韋小寶轉眼向西,公然也有成千喇嘛,一堆堆的或坐或立。日光自東向西照來,白光閃動,眾喇嘛身上都帶著兵刃。韋小寶更加吃驚,道:“他們帶著兵刃,莫非……莫非……”眼望澄通。澄通緩緩點頭,說道:“師侄猜想,也是如此。”

澄心道:“啟稟方丈師叔:五台山上的眾喇嘛一貫良善,不作歹事,青廟黃廟之間也素少來往,相安無事。此次前來滋擾,定是受人教唆,一定會殺傷性命。”

當下帶領了四僧,來到後山小廟。小沙彌通報出來,玉林等聽得方丈到來,出門迎迓。一見之下,玉林、行癡、行顛都大為錯愕。三僧隻傳聞新方丈晦明禪師是少林寺晦聰方丈的師弟,是一名年紀甚輕的高僧,不料竟然是他。

韋小寶愁眉苦臉,說道:“我妙策是冇有。但上策下策,倒分得明白。三十六策,走為上策,既然大師都說衝出去的好,那麼我們就衝出去罷!隻不過若非迫不得已,千萬不成多傷性命。”行顛和澄心等一齊稱是。韋小寶道:“那麼大師清算清算,一等入夜,他們還冇脫手,我們先衝了下去。向東衝進阜平縣縣城,這些喇嘛再惡,總不敢公開來攻打縣城。”行顛等又都稱善。

韋小寶點頭道:“勸服行癡大師另有體例。要勸那玉林老衲人,老子可伏輸啦,這叫做老鼠拉烏龜,冇下嘴的處所。”向下望去,隻見一群群喇嘛散坐各處,彷彿混亂無章,卻又漫衍均勻,上山下山的通道上更人數浩繁,目睹天氣一黑,這三千喇嘛一擁而上,清冷寺中的和尚隻要大呼“我佛慈悲”的份兒,心想:“他媽的,老子做甚麼和尚,倘若做了喇嘛,這當兒豈不是對勁洋洋,用不著耽半點苦衷?”

澄心等三僧知他是信口胡扯,澄觀卻信覺得真,說道:“眾喇嘛這些刀子看來甚為鋒利,我們的脖子是抵不住的。師叔,削髮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倒是不錯。但刀來頸受,未免過份。當年達摩祖師,也冇教人隻挨刀子不抵擋,不然的話,大師也不消學武了。”韋小寶點頭道:“依澄觀師侄之見,刀來頸受是不可的?”澄觀道:“不可。但如拳來胸受,腳來腹受,倒還能夠。”他內功精深,對方向他拳打足踢,也可不加抵擋,隻須運起內功,自可將人拳腳反彈出去。

澄通道:“瞧對方之意,自是想擄劫行癡大師,多數要比及晚間,四方合圍打擊。”

韋小寶道:“昔日玉林大師曾有言道:‘削髮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清冷寺倘然真有禍患,那也是在災害逃。’我們一齊在惡喇嘛刀下圓寂,同赴西方極樂天下,一起甚是熱烈,倒也風趣得緊。”

韋小寶道:“那些喇嘛都帶了戒刀禪杖,不知有甚麼體例,能開導得他們不消兵刃?”

眾僧麵麵相覷,均想韋小寶的話雖也言之成理,畢竟過分陳腐,恐怕是錯解了佛法。澄心、澄通又覺這些言語與他平素為人全然分歧,猜想他說的是反話,多數是要激得玉林與行癡自行出言求救。隻澄觀一人信之不疑,歡樂讚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