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364章 鹿鼎記(1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韋小寶無言可答。趕上麵劈麵的難事,扯謊哄人,溜之大吉,自是特長好戲,當今對方集結三千餘眾,團團圍困,明顯統統籌劃精密,如何對於,那可半點主張也冇有了,聽澄通這麼問,也問:“那如何辦?”

行顛一怔,搔頭不解,說道:“啊,本來方丈大師早有妙策。”

澄觀道:“方丈師叔,那麼他們為甚麼都帶了兵器呢?”韋小寶合什道:“他們帶了禪杖戒刀,陣容洶洶,或許真是想殺本寺僧侶之頭。佛曰:‘我不入天國,誰入天國?’我們自當刀來頸受,這叫做我不給人殺頭,誰給人殺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有生故有滅,有頭故有殺。佛有三德:大定、大智、大悲。眾喇嘛持刀而來,我們不聞不見,不觀不識,是為大定;他們舉刀欲砍,我們當他刀便是空,空便是刀,是為大智;一刀刀將我們的禿頂都砍將下來,大師嗚呼哀哉,是為大悲。”他在寺中日久,聽了很多佛經中的言語,便信口胡扯一番。

韋小寶點頭道:“勸服行癡大師另有體例。要勸那玉林老衲人,老子可伏輸啦,這叫做老鼠拉烏龜,冇下嘴的處所。”向下望去,隻見一群群喇嘛散坐各處,彷彿混亂無章,卻又漫衍均勻,上山下山的通道上更人數浩繁,目睹天氣一黑,這三千喇嘛一擁而上,清冷寺中的和尚隻要大呼“我佛慈悲”的份兒,心想:“他媽的,老子做甚麼和尚,倘若做了喇嘛,這當兒豈不是對勁洋洋,用不著耽半點苦衷?”

韋小寶道:“那些喇嘛都帶了戒刀禪杖,不知有甚麼體例,能開導得他們不消兵刃?”

韋小寶道:“昔日玉林大師曾有言道:‘削髮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清冷寺倘然真有禍患,那也是在災害逃。’我們一齊在惡喇嘛刀下圓寂,同赴西方極樂天下,一起甚是熱烈,倒也風趣得緊。”

韋小寶道:“這些喇嘛僧在本寺四周或坐或立,猜想隻是撫玩風景,彆無他意。這裡風景清雅,他們來遊山玩水,也是有的。”行顛忍不住道:“倘若單是撫玩風景,不會將本寺團團圍住,好幾個時候不去。他們定是想來捉了行癡師兄去。”韋小寶道:“小衲心想天下青廟黃廟,都是我佛座下的釋氏弟子,他們如要請行癡大師去,必是敬慕三位大師佛法精深,請你們去喇嘛廟講經說法。說不定眾喇嘛敬慕我中土佛法,大師不做喇嘛,改做和尚,那也是極好的機遇。”行顛連連點頭,不覺得然,說道:“一定,一定!”

澄通向西一指,道:“那邊另有。”韋小寶轉眼向西,公然也有成千喇嘛,一堆堆的或坐或立。日光自東向西照來,白光閃動,眾喇嘛身上都帶著兵刃。韋小寶更加吃驚,道:“他們帶著兵刃,莫非……莫非……”眼望澄通。澄通緩緩點頭,說道:“師侄猜想,也是如此。”

韋小寶轉向北方、東方望去,每一邊都稀有百名喇嘛,再細加旁觀,但見喇嘛群中有些披了深黃法衣,自是一隊隊的首級了。韋小寶道:“他奶奶的,起碼有四五千人。”

韋小寶道:“那麼我們立即派人出去,告訴各青廟的方丈,請他們多派和尚,大夥兒跟眾喇嘛決一死戰,有分教:五台山和尚鏖兵,青廟僧大戰喇嘛。”澄通點頭道:“五台山各青廟中的和尚,十之八九不會武功,就是會武的,工夫也都平平,冇傳聞有甚麼妙手。”韋小寶道:“那麼他們是不肯來援手的了?”澄通道:“赴援的也不會冇有,隻怕是徒然送了性命。”韋小寶道:“莫非我們就此投降?”他鬥誌向來不堅,打不過就想投降。澄通道:“我們投降不打緊,行癡大師必將給他們擄了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